宝应县政协欢迎您!                 宝应县委宝应县人大宝应县政府宝应县政协  
  • 1
  • 2
您当前位置:首页/ 调查研究/

站内搜索:

关于全县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作者:县政协专题调研组              发布时间:2014-09-19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层推进,环境就是生产力的先进理念正在深入人心,发展环境已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第一要素和吸引投资的核心竞争力。为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准确研判全县经济发展环境的基本状况,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根据年度工作安排,县政协组织部分政协常委和机关干部,围绕全县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主题,采取点面结合、座谈交流与问卷调查结合等方式,开展了广泛深入调研。并专程赴山东桓台县、即墨市和浙江安吉县、宁波市北仑区学习考察。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综合调研报告。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外地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的经验做法
从四县市区的考察情况看,我们不仅为各地产业发展和项目建设的良好态势所鼓舞,也被他们敢想敢干、说干就干的实干精神所感染,更被他们优质高效、助推发展的服务环境所折服。各地在优化工作方面的经验做法可圈可点、各具特色,简要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敢于创新、勇于探索,在行政审批方面走出一条条新路。各地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方面都迈出了坚实步伐。安吉县是浙江省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试点县,他们创新实施的“一窗式”办证、“一表式”审批、“一线制”服务、“一程式验收”、“一卡通”服务的“五个一”审批运行机制,得到浙江省政府领导的充分肯定和亲笔批示。北仑区独创“交叉审批”和“打包审批”,交叉审批就是对多个单体组成的工业项目,采取“一边审批、一边建设、交叉推进”的方式,实现了审批工作和建设工作交叉进行,有效地缩短了建设周期。打包审批就是对位于同一区域、产业类型相同、土地面积相近的项目,由环保部门选择几家业主制作环评报告,一次性实施环评批复,包括在提交规划审查时变类别项目“逐个审批”为“批量审批”,其中一次就批量审批了18个项目,大大缩减了冗余环节,提高了服务效率。即墨市在项目单位申报材料不全的情况下,在其作出书面承诺后,审批部门和中介机构实行“容缺受理、容缺审查”,审查必需的技术要件后,出具初审意见,进入下一个审批环节。
二是敢于负责、勇于担当,在服务经济方面谋出一着着新招。各地对重点项目审批代办工作均强化了专门力量,实施专业化服务。即墨市在行政服务中心专门设立建设项目审批代办处,构建由大厅6名专职代办员、部门窗口负责人、镇区67名协办员、项目方联络人组成的全程代办服务网络。安吉县不仅设立了代办中心,还列入机构编制。北仑区对涉及需6个部门审批的一项产业项目,组织6个部门一起共同勘察,变业主多次现场陪同为部门一次上门服务。桓台县开发使用集受理、审批、监督、考核、查询等功能于一体的全程式网上审批电子政务系统,部门负责人在自己办公室或出差在外都能及时进行签批。安吉县还通过行政推动成立中小企业融资合作社,发展50家企业加入,每家缴纳一定的风险金,有效地解决了融资担保问题。该县正在建设的“中介超市大厅”明年将投入使用,进一步放开中介机构的市场化运作。
三是敢于监督、勇于管理,在机关建设方面透出一股股新风。北仑区为强化对行政服务中心的领导,专门成立了行政审批管理办公室,还设立了税务、运管、农林等8个分中心,所有分中心的工作都隶属管理办公室指导和考核。即墨市行政服务中心聘请了青岛、即墨两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为大厅社会监督员,赋予他们明查暗访权限,对审批服务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桓台县围绕优化工作建立了各级人士组成的3000名评议代表库,选取了100家具有代表性的大中小企业作为机关效能监测点,全面跟踪、考察、记录行政执法部门的行政行为。近两年,通过评议代表库和效能监测点发现并查处的问题近百起。即墨市还以“马上就办”、“立即就办”、“现在就办”作为主题,开展优化服务专项活动,推动了服务理念和机关作风的转变。
二、我县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的主要成效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从战略高度出发,将严管干部、优化环境作为推动全局工作开展的重要抓手,在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改革创新体制机制、增强行政服务效率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重要举措,有力地推动了全县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发展。
1、体制机制逐步健全。成立了县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了优化工作专门机构,制定出台了《关于改进作风、提升效能、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意见》、《关于切实改进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意见》等规定,建立了优化环境工作汇报、巡视督查、情况通报等制度。落实县级领导联系企业制度,实行县领导牵头产业条线推进机制。将优化工作纳入年终目标考核,与经济工作、业务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全县形成了党委政府统一领导,纪检监察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群众积极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为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和制度保障。
2政务环境得到优化。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坚决反对“四风”,切实加强整改,促进了机关部门转变观念、转变职能、转变作风。精心组织“点述点评”活动,规范涉企执法行为,先后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企业代表、社区代表、行风监督员,对人社、教育、交通、金融等20多个部门开展“点述点评”,促进了部门作风转变、效能提升。扎实开展“三问三治”活动,对机关干部存在的“庸、懒、散”等问题开展集中整治活动。通过电视台开通“行风热线”栏目,向群众答疑解惑,进行“接地气”交流,自觉接受社会监督。组织机关干部开展“下基层、心连心”活动,积极为企业和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促进了机关作风的进一步改进。
3、服务效能明显提升。认真开展“三位一体”效能监察,推进服务标准化建设,着力减少行政审批事项,全面推行行政审批“三集中三到位”,全县行政审批授权率、进驻率均达80%。实施工业企业集中联合年检,集中办理企业营业执照等各类证照年检手续,年检时间由12个月不等“身”为一天,一次性年检通过率达98%。新建5600平方米的行政服务中心,设立101个服务窗口,畅通办事环节,精简办事流程,方便群众服务,服务效率有了较大提高。开展服务企业“园区行”活动,帮助企业破解发展难题。成立重大项目投资服务中心,出台《宝应县服务重大项目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实施办法》和《十项服务措施》,建立行政审批“绿色通道”,为重大项目提供全程帮办“一条龙”服务。
4、督查问责不断强化。严格查办涉企投诉举报,及时发现问题,严肃问责追究。定期召开优化工作新闻发布会,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单位和企业中聘请优化环境监督员,通报优化动态情况,听取意见建议,增强工作透明度。开展优化环境工作专题教育活动,制作《破冰扬帆》专题片,对优化环境工作中发现的典型问题公开曝光,以问责警醒教育干部,促进全县机关作风和发展环境的进一步好转。
三、我县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我县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虽然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经济发展环境有了较大改善,但对照上级的新精神、社会的新期盼、形势的新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
(一)我县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中的主要问题   
  一是思想观念转变较慢。企业反映,当前一些部门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现象在很大程度上有所改善,但思想不解放、政策不透明、办事不规范问题仍很突出。表现在:有的改革意识不强,满足于现状,不作为或少作为、慢作为;有的责任意识欠缺,担当意识不强,面对发展难题创新力、执行力都有待进一步提高;有的大局意识不强,强调部门利益过多过重,出现了以罚代管、只收费少服务或不服务等不良现象。个别执法部门重罚款、轻管理,重收费、轻服务,甚至“为罚款而罚款”。企业反映较多的公路“三乱”问题有了一定的好转。但本地车辆查得少、外地牌照查扣多的问题仍应引起重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38%的被调查对象认为职能部门主动服务性不强。
二是行政审批效率较低。行政服务中心窗口授权不充分,“多头受理”、“双轨运行”现象依然存在。一个窗口受理、“一站式”审批、“一条龙”服务、首问负责制等各项制度和规定的落实仍不到位,审批环节多、手续繁琐、程序复杂的问题仍未从根本上解决。根据问卷调查统计,超过40%的被调查对象认为办事效率不高,审批时限过长。
三是涉企执法规范较差“涉企”服务收费项目较多、较高,特别是在收费项目操作上缺乏程序上的制约和规范,一些行政收费及处罚标准不统一,弹性幅度较大,人情执法较普遍。有的部门对待本地、外地业主在执行政策时不能一视同仁。有的社团组织搭车收费,甚至不出具正式票据。中介机构缺乏有效竞争,有的与部门利益有内在关联,导致收费过高,审查检测耗时耗力,问卷调查中反映也较多,占比达到三分之一以上。
四是解决制约办法较少。融资环境偏紧,特别是中小企业发展缺乏资金支撑,生产经营压力较大。土地、房产办证难,企业期盼解决遗留问题的呼声仍然强烈。招工用人难,普通工人难招、技术工人难留、科技人才难求、管理人才难培已成为企业发展的共性问题。据不完全统计,仅去年,全县因资金、土地、用工及审批环节等因素障碍,导致关停并转的企业就有25 家左右。
(二)存在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是认识不足,服务意识淡薄。一些部门和人员存在较严重的全局与局部利益错位,管理与服务职能错位,没有树立“环境就是生产力”和“人人是环境,事事是环境”、“服务企业就是发展自己”的理念,因而导致部门服务意识淡薄,服务职能弱化,服务质量不高。二是执法不严,部门利益至上由于财政困难,默许部分执纪执法部门和服务行业自收自支、以收抵支,实际上为这些部门多罚多收提供了“法外之法”, 以罚代教,以收费代替服务,加重了企业和经营业主的负担,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地方经济发展环境的优化。三是体制不活,协调配合乏力各职能部门在审批、收费、办证、许可等环节上缺乏联动性和协调性。少数办事人员官僚思想严重,缺乏公仆意识和民本意识,没有真心为民办事、为企解忧。加之各种监管力量尚未形成统一的协调推进机制,导致推动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的劲头不足、合力不强。
四、推动全县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的对策建议
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必须常抓不懈,标本兼治。我们建议要把解决当前突出问题与建立长效机制结合起来,把集中整治与持续推进结合起来,把改善宏观环境与强化微观服务结合起来,以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着力提升服务水平 净化企业发展环境的意见》(2号文件)精神为契机,紧紧围绕“一个根本要求”(企业为本、服务为先),奋力构建“四大高地”(环境佳地、政策洼地、服务高地、投资宝地),精心打造“四大环境”(政务环境、服务环境、法治环境、政策环境),提供“一个有力保障”(强化干部队伍建设),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推进我县软环境建设。
1、深入解放思想,打造改革创新的服务环境。一要优化发展理念,增强大局意识县政府及各职能部门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提高认识,牢固树立“发展是第一要务,环境是第一要素”的理念,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勇于创新,担当实干,切实把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当作“生命工程”来抓。大力推动政府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做改革的拥护者、支持者和实践者。二要创新审批机制,公开办理流程。从改革体制机制入手,简政放权,拆关撤卡,不断提升行政服务效能,着力解决行政审批“中梗阻”问题。深入推进行政审批“三集中三到位”,开展行政审批减事、减章、减时、提效“三减一提”活动,完善首问负责、一次性告知、一表式登记、限时办结、服务承诺、责任追究等制度。探索试行重大项目容缺受理、模拟审批、形式审查、缺席默认和超时默认制,全力破解项目审批瓶颈。着力扩大行政服务中心授权面,提高授权率。中心”办理的项目实施流程再造,公开各类投资项目行政审批流程图向社会公布。三要规范涉企权力,公示“权力清单”。本着放水养鱼、放心服务、放手发展的目的和宗旨,不断完善扎口收费管理,严格实行建设项目审批“一费制”,对重大项目实行零收费,实施减缓亏损企业社保基金收缴,推行收费明白卡制度,使收费行为在阳光下运行。认真落实“首违不罚”、“容期整改” 和重大处罚备案等制度,全力打造人性化、阳光化、规范化行政服务。四要助推重大项目,创新服务路径畅通重大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实行分层推进、定期会办的重大项目“代办”制,为项目建设、企业发展提供全方位、全天侯、全过程“保姆式”服务。落实重点企业负责人约见主要领导制度,确保诉求通畅,“下情上知”。加强行政服务中心建设管理,实现网上全程办理、窗口优质服务、审批限时办结。开展“中心”“十佳窗口”、“十佳服务明星”评选活动,对受表彰的“十佳窗口”和 “十佳服务明星”,经考核实绩突出、德才兼备的,推荐组织部门提拔使用。
2坚持依法行政,打造公正严明的法治环境。一是在规范涉企行政上下功夫,使执法科学规范。依法规范执法收费行为,建立约束机制,敢于向部门利益开刀,大力整治越权立项、无证收费、搭车收费、强制收费、只收费不服务,以及以解决机关自收自支人员工资、弥补办公经费不足等理由进行的乱罚款、以罚代管问题,打破“养人收费、收费养人”的怪圈。二是在规范社团和中介机构上下功夫,让市场公平有序。要以政社分开为目标,分类推进社团清理和规范,明确政企分开、依法自治的“治本”之策,全面推进党政机关与社团业务职能分离、办公机构分离、财务资产分离和领导、办事人员分离,并向社会公布。促进中介服务市场开放和竞争,规范中介机构服务和收费行为,把涉企中介机构改革作为解决行政审批“中梗阻”的关键举措,稳妥推进,落实到位。三是在净化企业外部环境上下功夫,为企业保驾护航落实警企挂钩联系服务机制,规范挂钩联系服务工作内容和运作规程。依法打击干扰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行为,切实维护企业的正当权益。持续治理公路“三乱”,重点解决公路上随意检查、处罚企业生产运输车辆的问题,为企业发展营造宽松环境。四是在诚信体系建设上下功夫,促政府提升公信。着力提升各级干部法治理念和依法行政能力,建立守信激励机制和失信追究制度,督促各部门坚守诚信,做到有言必行,有诺必践。要引导企业提高信用素质,做诚信之人、办诚信之企、树诚信之风。真正把执法寓于服务之中,使涉企行政行为迈上法治化、公开化、便捷化轨道。
3突破要素制约,打造宽松灵活的政策环境。今年我市首次出台的“2号文件”,提出了提升服务水平、净化企业发展环境的30条“硬要求”。建议政府和各部门要聚焦企业发展的关键要素,把放宽政策、实施政策、完善政策作为加快企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全力构建“政策洼地”,以优惠政策的兑现率、涉企问题的解决率检验“2号文件”的落实率一要用好现有政策破解要素制约。加强对项目土地要素矛盾化解办法的研究,用足用好土地点供、独立选址、万顷良田以及土地整理开发等政策,并对存量土地盘活、低效土地置换、现有厂房改造等举措给予一定激励。对符合条件但尚未领到土地、房产证的企业,要制定时间表,分类型、分步骤、分阶段加快办理进程。认真落实新出台的《全县银行业机构信贷投放考核奖励办法》,从政策层面鼓励银行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的信贷投放力度。创新企业融资渠道 ,降低企业融资成本,鼓励企业通过发行短期融资券、引进创投基金、“新三板”上市等途径实现直接融资。抓住全省金融改革创新试点县契机,搭建政银企合作平台,着重打造“金融超市”,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一站式、全流程”服务。同时,建议学习外地经验,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互助、银行支持”的原则,成立县中小企业互助协会,化解企业还贷与续贷之间短期的资金缺口。在运营模式上,可由县财政拿出1000万元左右作为引导和信用担保资金,企业只需认领30至100万元不等的入会基金,即能享受最高5倍的会员资金互助服务,实现企业间的发展共赢。认真落实《关于优秀人才引进培养的若干政策意见》(试行),重点抓好优秀人才引进、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扶持、本土人才培育、县域人才使用和激励等四个方面工作。通过加快技能型和实用型人才培训招引、加大县外劳务合作力度、扩展劳务招聘市场、引导居民主动就业等综合措施,帮助企业解决人才紧缺和用工难问题。二要梳理完善政策适应发展需求。在认真落实、坚决兑现涉企优惠政策的基础上,对中央和省、市、县支持企业发展的各类政策进行集中梳理,汇编成册,向企业发放。尤其是对县内政策,要根据经济发展的走势和要求进行“回头看”,加强政策出台前的听证,使地方政策更简洁明了、更具操作性、更有激励作用。同时,加强对上级政策的研究,主动向上沟通对接,对照政策帮助企业寻求项目、包装项目、申报项目,努力让企业共享政策利好。三要积极宣传政策放大政策效应。加强对各类涉企政策的宣传,要把政策细化到具体产业、具体企业、具体项目,与企业进行点对点的宣传对接,提高企业对政策核心内容、重要环节、申报技巧的知晓率。组织开展政策咨询服务,开通宝应县服务企业网和咨询服务专线,为企业用活用足用好政策提供便利条件。挖掘、培育、宣传利用政策扶持企业加快发展的典型,宣传企业在争取科技项目资金、享受减免税、技术改造贴息等方面的成功经验,让全县企业学有方向、做有榜样、赶有标兵,最大程度地发挥政策效应。
4严格督查考核,打造作风优良的干部队伍一是监督管理要常态化。建议由县分管领导牵头,县监察局、行政服务中心、经信委、发改委、住建局、国土局、工商局、环保局、物价局、园区管委会等有关部门组成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定期对优化环境动态进行分析研判,协调解决有关问题。要把人大的法律监督、政协的民主监督、纪检的纪律监督、群众的社会监督和新闻单位的舆论监督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对优化工作联合监督、共同推进的合力。建立健全企业投诉、受理、查处、反馈工作机制,充分发挥“政风行风热线”、投诉电话、举报信箱的作用,尽早开通企业投诉热线,进一步规范行政行为,在抓常、抓细、抓长上求实效对企业和群众关注度较高的热点难点问题,强化专项督查、跟踪检查、定期通报,提升督查效力。二是组织评议要公开化。深入推进治庸问责活动和政风行风民主评议工作,继续深化“点述点评”、“三服务满意部门”、“三服务满意执法大队”和电视问政活动,打造一支政治坚定、作风优良、干净干事的干部团队。通过县“两台一报”设立《观察》等栏目,大力宣传先进典型,曝光反面典型案例,切实增强评议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三是效能考核要制度化深化机关作风和效能建设,把效能提升行动纳入全县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机关部门作风建设考核的重要内容,与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用教育激发活力,用制度规范行为,用问责鞭策后进。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对重点单位、重点部门、重点岗位的监督活动,以问责式监督、办案式检查的方式,加大效能监察力度。 同时强化结果运用,将绩效考核、行政问责与机关部门干部选拔任用、年终奖先评优等有机结合起来,努力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推动宝应真正成为投资宝地、发展宝地、人居宝地。





Copyright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宝应县委员会。 版权所有 苏ICP备02064261号

电话:0514-88282106 邮箱:byzxbgs@126.com

地址:宝应大道88号 邮编:225800 技术支持:宝应县政务信息网络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