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应县政协欢迎您!                 宝应县委宝应县人大宝应县政府宝应县政协  
  • 1
  • 2
您当前位置:首页/ 调查研究/

站内搜索:

破解资金瓶颈 助推企业发展

 

作者:县政协 财政金融组 经济科技委员会              发布时间:2015-01-15

融资难、融资贵”一直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关键性难题。近年来随着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企业生产成本攀升,加之市场预期不稳,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面临艰难的困境。特别在融资方面,融资难、还款压力大的矛盾更为突出,不少企业因资金链断裂倒闭或老板“跑路”,引发了一连串的借贷、担保等民事纠纷,对我县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造成了较大影响。如何帮助企业化解融资之难、还贷之困,已经成为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密切关注和高度重视的紧迫课题。
一、资金已成为制约我县企业发展的瓶颈
通过广泛深入的调研走访,我们发现,资金问题对我县中小企业的影响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融资手段有限,企业难以得到急需资金。主要表现在:一是金融信贷结构不尽合理。近年来,我县贷款增速虽然保持较快势头,但投放工业经济的比例不高。至2014年11月底,全县各项贷款余额为250.2亿元,较年初新增39.9亿元,增幅达18.9%。其中:工业贷款余额为117.1亿元,较年初新增21.6亿元,增幅达20%。工业贷款中,中小企业的贷款增幅基本与全部贷款的平均增幅持平,剔除工业信贷流向其它产业,工业经济的信贷增幅实际低于整个信贷增幅。在宏观经济发展形势偏紧的背景下,银行“慎贷”“惜贷”现象更为严重,融资主渠道作用未能充分发挥。二是有效的保证措施更为缺乏。我县中小企业受信用等级低、有效抵质物不足等因素影响,导致担保机构一半以上已倒闭或停止运营。加之近年来借贷担保民事纠纷增多,企业间担保也更为谨慎,使得许多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融资保证措施更为缺乏。三是企业的融资渠道仍旧单一。随着金融市场和资本市场逐步健全和完善,融资方式和融资工具日益多样。而我县的融资还主要采用从银行间接融资的传统模式,融资方式单一,融资方式创新不够,新型金融工具应用不多。至目前,我县仅有两家企业上市,一家企业发行中小企业集合债,三家企业引进创业投资。
2、融资手续繁杂,企业利用资金的成本太高。目前我县中小企业融资成本仍然偏高,平均借款利率上浮30%以上,加上开银票、交纳保证金及担保费用等,综合成本达10%以上,农村小贷公司贷款年化达15%-18%。究其原因,一方面,大多银行机构存在“以贷转存”、“存贷挂钩”等变相提高利率情况,甚至还摊派相关费用,有些银行机构还需要企业进行公证和保险,加重了企业负担;另一方面,银行机构不断提高保证措施条件,增加了金融中介环节,加之不少中介机构服务不规范,收费不合理,也加大了企业融资成本。
3、资金运用欠妥,企业到期还贷续贷困难。多数企业“短借长投”,以流动资金上项目,搞技改,缺乏有效规划和管理,加之不少企业“产业空心化”,利用现有实体企业融资,谋求更高收益的投资,导致企业自身流动性严重不足,到期还款无着落,东拼西凑,甚至涉及“民间借贷”或“高利贷”,为日后企业运转埋下了隐患。
二、破解资金制约瓶颈的建议
资金是企业技术创新、转型升级的重要保障,是中小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关键要素。面对我县中小企业融资现状,要进一步创新理念,多措并举,切实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促进工业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为此,我们建议。
1.拓宽融资渠道,为发展解“难”
充分发挥银行机构融资主渠道作用,进一步加大对工业企业的信贷投放。一要依托财政杠杆,引导银行机构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投放。将各银行机构年新增小微企业户数、企业贷款余额及增量占比等指标,纳入《财政性存款与银行机构信贷投放挂钩考核办法》进行考核,以财政性存款的分配为抓手,从政策层面鼓励银行机构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投放力度。二要加大一级法人金融机构培植,促进加快发展。建议县政府加大对金融创新手段较多、机制灵活的农商行、村镇银行等地方金融机构的扶持力度,通过财政资金支持、产品宣传、不良资产化解等措施,引导更多资金投向本地企业。三要着力构建中小企业融资服务平台,推进银企合作与交流。县经信委、金融办和人行等相关部门和单位要组织开展多种形式、内容丰富的银企对接活动,增进银企相互了解,搭建沟通合作平台。充分发挥“金融超市”作用,依托“实体+网络”手段,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理财、不良资产处置等方面金融服务,促进中小企业与资本市场有效对接。四要进一步完善担保体系建设,切实解决担保难问题。要不断创新思路和办法,大力吸引民间资本创办或者参股担保公司。研究出台针对全县担保机构的风险补偿办法,进一步增强抗风险能力,调动民营资本参与担保体系建设的积极性。
充分利用多元化的资本市场,不断提高我县企业直接融资的比重。一是加快推进重点企业上市融资。上市融资有利于提升企业的发展层次,实现企业跨越式发展。要加快推进有一定实力、发展前景较好的企业上市工作,力争我县民营企业上市工作有新的突破。二是加快实施企业股权融资。对我县成长型较好的企业要积极引进风险投资进行战略性合作,通过引进资金、技术和管理,不断提升企业发展层次,壮大企业规模。对成长性好、历史沿革清楚、有一定规模的企业,重点推进在“新三板”和省“股交中心”挂牌。三是探索开展票据债券融资。目前我县已有一家企业成功发行中小企业集合债,建议相关部门要认真经验总结,积极探索推广。
随着经济的发展,民间资本日益丰盈,也更为活跃。相关部门要加强研究和探索合理利用民间资本的途径,搭建更高效的政策平台。我县作为全省金融改革创新试点县之一,要充分抓住“先行先试”机遇,加快推进“民间借贷登记中心”建设,探索推进“区域互联网金融”服务创新项目,为中小企业利用民间资本提供政策支撑和合规途径。
2.规范服务行为,对成本控“高”
一要强化对金融机构监督。全面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多措并举着力缓解企业融资成本高问题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4〕39号文件)精神,县人民银行、金融办、物价等部门,会同上级各监管机构,进一步加强对银行机构服务规范管理,清理不合理的服务性收费。
二要加快金融机构引进和设立。大力引进和设立金融机构,不断增强我县金融行业活力,通过充分激活农村金融市场,促进金融市场有序竞争,推进金融机构进一步优化金融服务,有效降低中小企业融资成本。要结合我县产业特点、企业状况,重点在机制灵活、自主创新能力较强的股份制银行引进和设立一级法人机构。
三要规范中介机构服务行为。建议明确相关部门牵头,在深入企业调查、广泛听取各方意见的基础上,尽快研究出台关于规范融资中介机构服务行为的管理办法,规范收费项目及标准。同时,加大金融服务中介机构的引进力度,通过开放中介市场,引入竞争机制,推动服务提升。要加大对县内担保机构引导和扶持力度,相关部门要加快制定信用担保机构管理办法及扶持政策,重点在建立风险补偿机制、增强担保机构抗风险能力等方面下功夫,更好地为中小企业服务。
3.强化政策扶持,帮企业谋“还”
一要加强企业有效监测。各镇区及相关部门要密切关注困难企业的运营动态,客观分析企业流动性问题,对有潜力、有市场、信誉好的企业出现的暂时性困难,要及时与相关部门和贷款行沟通对接,积极帮助企业落实解决方案。
二要开展转贷方式创新。认真贯彻省政府办公厅下发的《关于开展小微企业转贷方式创新试点工作的意见》(苏政办发〔2014〕36号文件)精神,对符合条件的企业,结清当期贷款利息后,当期贷款还本比例,最高不超过60%,最低不少于30%,即可续办贷款,此项政策较大地减轻了企业资金周转的压力。我县应尽快选择银行机构推进这项工作试点。近期银监会出台《关于完善和创新小微企业贷款服务,提高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水平的通知》(银监发〔2014〕36号文件),明确提出着力解决小微企业续贷问题,积极创新小微企业流动资金贷款服务模式。银行机构要进一步落实相关措施,政府相关部门要加快企业筛选,主动与相关贷款行对接,努力缓解企业还款压力,保障企业还、续贷的平稳过渡。
三要开展企业之间应急互助。在政府引导、企业自愿、市场化运作的原则下,设立中小企业互助基金,帮助解决企业还续贷的压力。目前我县中小企业互助协会已成立,但基金只有1000万元,规模不大,企业受益面不广,需要政府加大扶持力度,在有效防范风险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大基金规模,更好地服务企业发展。同时,财政、金融办等部门要积极向上争取,赢得市互助基金的支持。
四要引导企业规范筹措资金。县有关部门和镇区要引导企业合理安排和调度资金,规范融资渠道,避免出现贷款即将到期而四处借款,甚至陷入“高利贷”的险境。
4.健全诚信体系,促社会树“信”
诚信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近年来,我县出现的逃废债、拖欠货款等问题,一定程度导致银行“惜贷”,企业间“慎担保”,加剧了企业的融资难,也影响了我县金融生态环境。要加大诚信宣传力度,倡导诚实守信的文明风尚,让诚信观念深入人心,蔚然成风。要建立企业信用评价体系。建议由县经信委牵头,采集人行、税务、劳动等部门数据,进行综合分析评价,提供金融部门参考。要进一步加强涉企案件的分析研判,加大逃废债务企业的打击力度,通过新闻媒体公开曝光恶意逃废债业主黑名单,使失信违约者无处藏身,切实维护金融企业权益,为企业稳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Copyright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宝应县委员会。 版权所有 苏ICP备02064261号

电话:0514-88282106 邮箱:byzxbgs@126.com

地址:宝应大道88号 邮编:225800 技术支持:宝应县政务信息网络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