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应县政协欢迎您!                 宝应县委宝应县人大宝应县政府宝应县政协  
  • 1
  • 2
您当前位置:首页/ 调查研究/

站内搜索:

发挥异地商会作用 助力家乡招商引资

 

工商联一组

作者:宝应政协              发布时间:2020-07-01

近年来,我县先后组建了上海、南京、广州、镇江及扬州等异地商会,西安、昆山、宁波等异地商会正在积极筹建中。几年来,异地商会和乡贤积极参与家乡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通过县工商联捐赠家乡扶困救助资金累计400多万元,其中疫情期间捐赠家乡资金和防疫物资100多万元,特别是服务家乡招商引资方面,有的乡贤企业家 “凤还巢”回乡投资,有的做“红娘”为我县招商引资牵线搭桥,这些做法得到了县委、县政府的充分肯定。同时,我们也认识到异地商会的发展建设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依然存在招商潜力尚未完全释放、招商动力尚未完全激发、招商合力尚未完全形成等方面不足。

当今社会,随着区域经济交流合作的不断深入,合作方式从“政府主导”向“民间互动”转变的趋势日益明显,异地商会由于其“两边熟”的独特优势,已成为推动区域间招商引资和经济交流的重要平台。如何进一步发挥异地商会和乡贤积极参与家乡招商引资工作,我们建议:

1、健全体制机制,为异地商会招商引资“搭平台”。一是长效化建立组织协调机制。在县级层面上,成立异地商会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形成由县相关领导牵头,宣传部(乡情办)、统战部、工商联、工信局、科技局、商务局、市场监管局、教育局、公安局、农业农村局等多部门参加的联席会议制度,统一部署,长效推进异地商会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二是常态化建立信息交流机制。利用每年的“烟花三月节”、“荷藕节”等重大招商活动邀请异地商会回乡参加观摩活动,共享全县产业规划、招商项目、优惠政策,同时利用商会人脉资源邀请更多客商来宝,展示家乡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放大异地招商平台影响力。三是项目化建立招商服务机制。对异地商会招引的在谈、签约的项目,加强推进协调,改善服务环境,建立“绿色通道”,促进项目早落地、早建成、早投产达效。四是系统化建立招商激励机制。从县级层面制定和完善针对商会和乡贤的招商激励政策:在经济上,与异地商会和聘请的招商大使签订委托招商协议,有成效的大张旗鼓地进行物质奖励;在政治上,对为家乡做出显著贡献的异地商会企业家、乡贤给予招商大使、荣誉市民等称号,对返乡投资的“凤还巢”和异地商会引进的优秀企业家给予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政治安排,大张旗鼓地进行精神激励;在宣传上,及时总结推广异地商会好的经验、做法,着力选树一批优秀典型,大张旗鼓地进行宣传,充分调动他们参与家乡经济建设的成就感和荣誉感。

2、突出重点重抓,为异地商会发展提供“强保障”。从县级层面统一谋划、统筹推进异地商会建设,尤其是在经济发达地区,鼓励扶持成立异地商会。一是加快组建步伐。异地商会组建过程中,县委、县政府和县工商联等相关部门要积极主动介入,联络、指导他们开展工作,对组建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要及时协调各方,化解难题。对商会的班子人选,要协助商会所在地开展综合评价,择优推荐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和号召力,讲政治、能干事、善担当、肯奉献的优秀企业家和乡贤进入商会班子。二是加强感情联络。县主要领导要利用清明节、春节等传统节日,召开异地商会负责人及乡贤座谈会、迎春茶话会,加强感情联络、介绍家乡情况、推介招商项目、指导商会建设等。建议将每年清明节后一天,作为“异地商会家乡行”活动固化下来。三是加强政治引领。鼓励和支持异地商会规范化建设和党组织建立,把优秀乡贤集聚到商会中来,把商会班子建设紧紧抓在手中,每年安排商会会长和党组织负责人回家乡述职。既保障和促进异地商会健康发展,又保护和调动商会参与家乡经济社会建设的积极性。

3、拓展文化内涵,为异地商会招商引资“聚人心”。一是大力发掘传统乡贤文化。由相关部门牵头,成立“乡贤文化研究会”,围绕“挖掘历史文化,弘扬乡贤精神,服务家乡发展”的要求,充分发挥传统乡贤文化的感召力、亲和力和影响力,将传统的乡贤文化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二是大力拓建新乡贤主题公园。在发掘“古乡贤”文化的同时,还要弘扬“新乡贤”精神,吸引社会资本,鼓励“新乡贤”捐建乡贤主题公园,潜移默化地用乡贤文化影响和激励宝应人的自豪感和责任感。三是大力打造乡贤文化驿站。异地商会、乡贤回乡,需要有一个落脚点,建议政府为异地商会和乡贤在家乡设置“乡贤文化驿站”提供全方位服务,将驿站打造成为商会乡贤的“加油站”、沟通交流的“沙龙”,吸引和培育“总部经济”的落地落户,助推全县招商引资工作的发展。






Copyright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宝应县委员会。 版权所有 苏ICP备02064261号

电话:0514-88282106 邮箱:byzxbgs@126.com

地址:宝应大道88号 邮编:225800 技术支持:宝应县政务信息网络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