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优化全县营商人文环境”工作,我再提几点意见和建议。
一、做好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我们必须高点站位
营商环境是生产力,优化营商环境就是解放生产力。可以说,营商环境落后,就是生产力的落后;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不作为,就是解放生产力、推进高质量发展的不作为。从全国来看,中央多年来,持续推进深化简政放权,优化服务等方面改革。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营商环境作出指示和要求,国务院每年都召开放管服电视电话会议,开到县级层面。从全省来看,江苏省每年都开展营商环境考核评价,出台了《江苏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等一系列文件,今年初,省委、省政府印发《江苏省优化营商环境行动计划》,目的就是努力将江苏打造成为具有全球吸引力和竞争力的投资目的地。从全市来看,扬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持续擦亮“好地方、事好办”金字招牌。今年,春节后首个上班日召开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大会,又以“2号文件”的形式出台《2022年扬州市优化提升营商环境任务清单》,围绕14项省营商环境评价指标排定52条具体事项,把优化提升营商环境作为事关全局的大事要事来抓。
多年来,县委、县政府狠下功夫,坚决深化“放管服”改革,大力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重新设计审批项目并联审批、网上审批流程,出台了营商环境方面的文件,制定了多项政策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营商环境考核评价连续三年全市第一的好成绩,其中市场监管指标连续两年全省第一。面对上级要求,立足宝应实际,今年,县委、县政府提出了我县营商环境考核进入全省前20名、全市“四连冠”的要求。
但是,对标发达地区,我们的营商环境在精简审批流程、提高工业项目审批效率、降低企业融资难度、规范涉企执法行为、依法兑现承诺企业事项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和短板。特别是营商人文环境,相较于行政审批、服务保障等环节,更容易被弱化和忽视,在社会氛围营造、城市精神培育、文化底蕴打造方面与苏南还存在较大差距。这些问题不解决,营商环境就不可能好,发展目标就不可能实现。所以,我们必须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提升对优化营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二、做好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我们必须主动换位
我们说弘扬“店小二”精神,那什么是“店小二”精神?这个我们都有体验的:是进门时“您好,欢迎光临”迎宾的热情,是入席时“您有什么需要的”“您想吃什么”“给您添点水”点菜倒水的积极,是用餐时“给您上菜”“给您把盘子撤了”不停大盘换小盘的熟练,是离开时还不忘一句“欢迎您再来”的期待。
我们检视自己的内心、审视自己的行为,作为为民服务、为企业服务的公职人员,扪心自问:平时应该做的,和“店小二”相比,是不是还有差距?当面对来办事的企业和群众,一句“不知道或办不了”“这个不归我管”“这也不行,那也不行”,这样拒人于千里之外,谈何优化营商环境?
优化营商环境,第一步就要转变思维理念,转变工作作风,就要从“要我服务”转变为“我要服务”,通过换位思考,多站在投资者、办事者的角度考虑问题。只有换位思考,把群众和企业的事当作自己的事,吃透政策,告诉别人用什么方法、按什么步骤来办成这件事情,必要时特事特办,急事急办,力求让群众和企业办事“最多跑一次”,真正去解决企业和群众办事中的痛点、难点、堵点问题。
三、做好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我们必须找准定位
一是要有更加暖心的重商社会氛围。民营经济为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凸显企业家重要地位,在全社会凝聚起尊重企业家的共识意义重大。可以通过设立“企业家日”,开展“政企早餐会”,开展“优秀企业家”评选等多形式、多手段,进一步增强企业家的荣誉感、自豪感和获得感,进一步营造全社会尊重企业家、理解企业家、支持企业家的良好氛围,也进一步激励企业家干事创业、开拓创新、回报社会。
二是要有更加良性的新型政商关系。现在很多干部,为了防止“说不清”,就不敢与企业打交道,对企业不闻不问,甚至敬而远之。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亲近”是“清白”的前提,要主动亲近企业、深入企业,积极为企业在金融、用工、水电气等要素保障方面解决问题、真诚服务,做企业的贴心人。
三是要有更加高效的行政审批流程。进一步减少环节、减少材料、缩短时限、优化流程,促进“3550”常态化机制化;推进“多评合一”“多测合一”“多评合审”“多图联审”等模式,实现全流程联审联办,清理不合理前置条件和“搭车”事项,提高投资便利化程度和项目审批效率。
四是要有更优惠的政策奖励体系。坚持“一事一议”“一企一策”政策,用好制造业转型升级、创新转型、重点产业合作和现代服务业发展等优惠政策,特别要加大奖励资金和政策的兑现力度,进一步释放政策红利,提升招商引资的吸引力。
五是要有更加有力的全程保护制度。全面实施“双随机、一公开”监管,通过市场监管信息平台全量归集涉企许可、处罚、监管、惩戒等信息,推动跨部门联合检查。对重点企业和重点招引项目,除国家、省市统一部署和实名举报投诉外,不得随意到企业开展行政执法活动。
六是要有更加深厚的城市人文底蕴。优化营商环境,不仅需从改善公共文化设施等硬环境入手,还需从塑造文化形象、凝练城市精神、培育良好人文环境落脚。要涵养城市文化内涵,特别是大力加强城市精神文明建设,以高素质的言行塑造高水平的城市文化形象,展现宝应“能吸引人”的独特魅力。培育以热情友善、开放包容、拼搏奋斗的城市精神气质,建设城市“留得住人”的精神高地。
Copyright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宝应县委员会。 版权所有 苏ICP备02064261号 电话:0514-88282106 邮箱:byzxbgs@126.com 地址:宝应大道88号 邮编:225800 技术支持:宝应县政务信息网络管理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