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是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必然要求,对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建设农业强国和促进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宝应县积极探索与实践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路径,探索多元项目化发展模式,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成效显著。但目前我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与市目标要求还存在差距,面临内生动力不充分、“三资”监管需强化、发展模式单一等问题。结合夏集镇的工作实践,现就创新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一、坚持党建引领,把牢发展“定盘星”
一是以党建引领夯实堡垒根基。坚持组织引领,为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壮大队伍。充分发挥村党支部委员会与村民委员会“两委”班子的引领作用、村干部的模范作用、新型农民的骨干作用。加大对村党组织书记、乡村振兴青年人才、致富能手培育力度,完善乡贤人才数据库,加强与乡贤常态化联系,推动人才乡贤反哺,激发振兴潜能。
二是以政策扶持保障持续发展。强化部门联动、政策扶持、责任落实,持续加大资金、项目、土地、人才等方面的支持力度,扎实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完善发展政策,鼓励创新集体经济发展新模式,各级财政要支持优势特色产业发展、企业培育、品牌创建、市场拓展等;创新资金扶持方式,以资金补贴、财政贴息等方式吸引社会资本,充分利用社会资金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创新金融服务产品,降低融资门槛,实行信贷优先、利率优惠,鼓励社会力量共同参与集体经济发展。
三是以“头雁方阵”激发内生动力。不断拓宽来源渠道,充实队伍力量,建立村干部后备人才库,放宽视野找人,注重从乡村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外出务工经商人员、返乡创业大学生、优秀年轻农民党员等致富带头人群体中发现优秀人才,留住优秀人才,打好亲情牌、乡土牌。坚持人岗相适,根据不同村班子结构实际,做到人、村、岗“三方”适配。
二、探索多元增收渠道,构筑发展“新赛道”
一是加快土地流转速度。结合土地整理、高标准农田改造和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等政策措施,通过适度规模流转或利用集体土地,建设特色农产品种养基地,发展规模化、集约化的高效生态农业。夏集镇制定每年新增10000亩的土地流转计划,目前全镇农村土地流转近8万亩,流转率达90%以上,村集体累计增收2000多万元。
二是盘活乡村沉睡资源。大胆探索“坐地生财”路子,鼓励村级组织依法经营和处置村级集体资产资源,对闲置或低效的办公用房、厂房仓库、装备设施等集体财产,通过入股联营等方式盘活存量,增加收入。抓好资产资源管理促增收,对村级集体资源、资产处置全部实行公开招标、公开竞价,不设门槛,通过竞价,增加集体收入。
三是创新多元发展模式。利用优势产业、集体土地,通过招商引资,大力发展项目支撑型集体经济。集体农场促增收,创新打造特色样板集体农场,如夏集双塘集体农场,每年为村集体创收30万以上;农文旅融合促增收,做足产业融合特色发展文章,如夏集“桃源花海”旅游区,打造“三月桃花开,夏集等你来”特色品牌,创新综合性特色旅游区;农业社会化服务促增收,村集体占大股领办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通过市场化运作为农业生产提供便利服务,实现新型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新突破;培植绿色银行促增收,将镇村主要圩堤收归村集体经营,培植绿色银行,拓宽村集体收入来源,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增添后劲。
三、强化精准监督,规范发展“标准线”
一是做好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健全“三资”管理机制,完善“三资”管理配套机制建设,推动“三资”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压实各相关部门责任,坚持镇村联动、各职能部门联合,形成“一盘棋”、拧成“一股绳”,构建“三资”管理工作责任体系。
二是规范集体经济运行管理。“管”字当头,管收入、管支出、管资源、管合同、管票据“五管”齐下。“控”字把关,科学决策,杜绝负债办事,通过严“控”,全力压降村级非生产性支出,努力控减各类创建、宣传等非必要支出。
三是持续加强村级财务管理。健全村级财务审批、财务报账、财务公开、票据管理等制度,严守财经纪律,从严规范村级财务行为。村级核算中心严格按照相关制度文件,对报账、入账程序进行严格把关,准确高效地做好村集体财务规范化管理。
Copyright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宝应县委员会。 版权所有 苏ICP备02064261号 电话:0514-88282106 邮箱:byzxbgs@126.com 地址:宝应大道88号 邮编:225800 技术支持:宝应县政务信息网络管理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