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应县政协欢迎您!                 宝应县委宝应县人大宝应县政府宝应县政协  
  • 1
  • 2
您当前位置:首页/ 调查研究/

站内搜索:

【大会发言选登】(四)打好亲商“组合拳” 护航民营经济健康发展

 

作者:九三学社宝应县基层委员会              发布时间:2025-01-21

民营经济是县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2024年前三季度,全县7万多户民营经济市场主体,贡献了60%的经济总量、68%的税收、60%以上的科技创新成果、70%的城镇劳动就业、97%的市场主体数量,为宝应发展带来重要的产业支撑、税收支撑、就业支撑。可以说,民营经济对宝应发展的贡献功不可没、作用不可替代、地位不容置疑。同时,近年来,制约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不利因素依然存在,不少民营企业发展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和困难。

一、当前全县民营企业发展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一是外部环境严峻复杂,影响民企发展信心。受俄乌战争、中东局势、外贸形势不利等多重因素冲击,加上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消费市场活力不足等因素影响,国内经济整体保持低位运行的发展态势,不少企业家对未来市场缺乏信心。同时,部分传统民营企业家,对当前涌现出的新业态、新模式、新赛道有一定的“恐慌”,缺乏追赶时代、驾驭市场的勇气。

二是要素瓶颈较为严重,制约民企加快发展。虽然中央和省市县密集出台系列扶持政策,但仍有不少企业因种种原因难以得到银行信贷支持,尤其对于创业、涉农、商贸物流等企业贷款产品针对性不强,企业很难从银行融资。部分民营企业还存在用人、用地、用能等方面的矛盾。比如在用人方面,企业高级管理人才、高层次研发人才极度匮乏,近几年引进的一些高层次人才,不少是仅仅为申报省、市“人才计划”项目,真正为我所用的人才寥寥无几。

三是创新转型动能不足,阻碍民企持续发展。我县7成以上的民营企业以中间产品居多,终端消费类产品比重偏低,高端产品明显缺乏,科研力量较为薄弱,研发机构作用发挥不够。对市场趋势和竞争态势把握不准,新市场开发缓慢,市场份额难以扩大,品牌影响力和市场推广能力不足。一些民营企业长期采用传统的家族式管理模式,管理决策高度集中,缺乏科学的决策机制和现代化的管理手段,难以适应创新转型的需要,限制了企业的创新活力和发展潜力。

四是检查监督过频过广,干扰民企生产秩序。各类检查繁多、执法严格、处罚较重,安全、生态环保等领域存在多层级监管、重复监管现象。对于第三方机构缺乏有效监管,有乱用第三方机构现象。超标查封、行政处罚时“过罚不当”“类案不同罚”问题仍有发生,企业家感到担忧。有企业反映,行政执法中推行“首违不罚”制度,但在具体执行过程中还存在界限难以掌握、细则不够明晰等问题,导致有的企业处于维持现状,“能做就做”的躺平状态。

二、推动全县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是聚焦服务保障,在提振信心上做“加法”。强化组织保障。成立由县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相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工作联席会议,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制定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制度机制,及时协调解决企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强化制度保障。搭建政企互动交流平台,常态化开展“访企业、解难题、促发展”企业走访活动,“点对点”指导、“一对一”帮扶,努力为企业提供思路谋划、银企对接、项目帮办等服务。强化政策保障。用足用好《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关于促进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若干政策措施》等政策利好,全力帮助企业争取政策扶持,确保应享尽享、应得尽得。强化权益保障。畅通企业诉求反映渠道,及时解决企业合理诉求和合法权益保障问题。同时,加强政策的严肃性,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能够及时、足额、精准地惠及企业。

二是聚焦纾困解难,在负重前行上做“减法”。化解用人矛盾。对高端人才,帮助解决就医、子女就学等现实问题;有条件的镇区统一规划建设集住宿、餐饮、文化娱乐等功能配套齐全的职工后勤保障服务中心。对部分民营企业职工上下班交通不便的镇区,优化公交线路,开设“定制班车”。化解融资矛盾。加大政银企合作力度,引导金融机构创新开发适应民营企业的融资产品;增加对民营企业贷款财政贴息力度,化解民营企业融资难题。化解土地矛盾。对符合我县产业规划发展方向、具有高成长性的新开工重大项目进行优先供地;积极鼓励企业新上项目建设多层厂房,给予适当补贴。化解用能矛盾。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供应结构,确保企业用电、用气、用水、管网、道路等需求得到满足。夏季、冬季用电高峰或确需拉闸限电时,确保连续性生产、急需交付合同、涉及安全生产等方面的企业用电需求。

三是聚焦转型升级,在内生动力上做“乘法”。加快“智改数转”。加大制造业“智改数转网联”覆盖推动力度,进一步建立智能车间、示范工厂等重点项目培育储备库。加强项目跟踪服务,培育一批“智改数转”标杆企业,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加快科技创新。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狠抓专精特新企业培育,跟进实施科技型企业“登高、升规、晋位、上市”,培育更多创新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科技型民营企业。加快绿色发展。深入推进民营企业绿色化改造,加大绿色低碳技术、设备和生产工艺的推广力度,着力打造能源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附加值高、市场需求旺盛的工业发展新引擎。加快管理创新。引导企业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推进规范经营,实施品牌战略,打造企业文化,增强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在薪酬、保险、生活等方面提供更暖人心的关怀。开展新时代民营企业家培训计划和薪火传承计划,不断激发企业家的内生动力。

四是聚焦安商护企,在破除壁垒上做“除法”。搭建“兴商”舞台。建立健全企业培育体系,提供创业辅导、技术支持、市场开拓等一站式服务,帮助企业成长。对行政审批流程再优化,按照能快则快、能简则简、能优则优的原则,对前置申报材料再简化,对审批时限再压缩。加大“扶商”力度。加大民营企业在财政补贴、税收优惠、信贷支持等方面给予更多倾斜,帮助企业降低经营成本,缓解资金压力。打破各种隐性壁垒,积极营造平等的发展环境,确保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享有同等的政策待遇。完善“安商”举措。拓展“首违不罚”范围,推行非故意轻微违法告知承诺限期整改制度并制定具体实施细则;创新监管方式,试行非现场、无感式监管;建立第三方服务机构信用评价和监督管理体系,明确第三方服务机构的服务规范、收费标准、惩戒规定等内容。同时,也要将容错纠错机制切实落实到位,让干部放心,大胆为企业服务解忧。营造“护商”氛围。积极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强化服务意识,主动想企业所想、急群众所急,做到有求必应、无事不扰。完善企业家荣誉体系,选树民营企业典型,给予一定的政治荣誉。着力构建全周期、全链条的企业培育、招商引资服务体系,形成“尊商、爱商、敬商、护商”的良好氛围。






Copyright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宝应县委员会。 版权所有 苏ICP备02064261号

电话:0514-88282106 邮箱:byzxbgs@126.com

地址:宝应大道88号 邮编:225800 技术支持:宝应县政务信息网络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