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知所从来,才能明其将往。重视历史、研究历史、借鉴历史是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史薪火相传、继往开来的优良传统。文史工作作为人民政协的一项重要工作,发挥着“存史、资政、团结、育人”的重要作用。5月27日下午,县政协召开2025年度文史工作会议,会上与会人员畅所欲言,为县政协文史工作献计献策,提出了很多真知灼见,现将发言内容刊登如下:
朱雪梅
县政协文史委主任
今天,我们齐聚文史工作会议,共话宝应文化传承。过去一年,在大家共同努力下,文史队伍扩容与精品成果频出,调研交流与文化赋能成效显著,文史研究与社会服务深度融合,文史工作成果丰硕、亮点频现。2025年,望我们继续以初心致匠心,聚焦非遗与文史活化,深化文史资料征编,加强区域调研与交流,拓展文史服务社会渠道,深耕细作、守正创新,让文史工作更有温度、更具分量。
何洪
县政协文史委副主任
在这充满希望的时节,我们相聚一堂共商文史工作。作为文化学习委副主任,我深感使命在肩。过去一年,我们从《宝地名村》的村落记忆到《刘宝楠年谱长编》的学术深耕,从老东门街区的建言献策到非遗项目的活化探索,每一份成果都凝聚着委员们的心血。特别感动于大家走街串巷挖掘“三亲”史料的执着,也欣喜于文史声音在城乡建设中被倾听、被转化。2025 年是文史工作提质增效的关键年,期待各位委员继续以情怀为笔、以担当为墨,在史料挖掘中坚守严谨,在文化传播中彰显温度,共同书写宝应文史事业的新篇章!
胡洪海
县政协特邀文史委员
2021年9月,我肩负起县政协文史委特邀文史委员的重任,投身于《刘宝楠年谱长编》的编写。这四年,是与历史深度交融的四年,我在史料的海洋中奋勇搏击,终得40余万字的成果,在县两会亮相,读书分享会更是让乡贤文化广为传播。我觉得做好文史工作,领导支持很重要,像县政协把这书的编写列为重点工作,让我有信心坚持。团队协作也很关键,主席、主任和其他委员都帮了很多忙。另外,宝应文史研究有局限,要创新发展,挖掘名人资源,用数字化传播,培养人才,这样才能让宝应文化传承下去。
马俊慧
县政协特邀文史委员
2024 年以来,我在文史委统筹下,协同王春明协助何主任,参与《刘宝楠年谱长编》的部分编校工作,并合作完成邗沟考证第三篇《古射陂考》。自2021年加入“大运河文化与宝应”专题组,我先后完成《古射阳考》《夹邪考》,后者被“里下河地域文化研讨会”收录出版。《古射陂考》是前两文续篇,为“末口考”夯实历史地理基础。下一步,我将聚焦“末口考”,深化大运河与宝应历史研究。
潘明智
县政协特邀文史委员
关于非遗文化文史资料编辑,结合工作实践谈几点思考。虽然我县非遗保护已经获得政府重视,但是这项工作还需进一步提升:保护表层化、投入与融合不足,社会意识弱制约名录质量,宣传需加强。现有非遗名录省级12项、市级38项、县级66项,传承人省2人、市40人、县80人(部分离世)。但资料建设不均,特色项目个性化不足。建议县政协编辑《宝应非遗概览》,重视非遗工作,广泛宣传,加大推广力度,同时按省、市、县名录分级入编,突出史实与活态性,注重图片质量,组建专班并邀专家参与。
王春明
县政协文史委员
本人与文史团队实地考察纵棹园石刻、乔氏柘溪故地等10余处文史遗存,采集影像及口述资料。近一年,通过多渠道收集王懋竑印章、刘台拱诗札等10余件乡贤文献及书画入藏“听箫楼”,为文史研究提供实物支撑。同时,积极推动民国宝应“交通银行”遗址保护座谈,助力文化遗存修复。建议针对宝应明清进士群体廉洁奉公、治学卓越的历史特质设立“明清进士馆”,在文史馆开设“宝应明清进士馆”,系统展示其经世精神与学术成就,以提升地域文化影响力。
高厚富
县政协特邀文史委员
作为一名政协特邀文史委员,我感到使命光荣、任务艰巨。结合履职实践,谈三点体会:一要强化使命担当。加入队伍后,深感学养不足,更应珍惜荣誉、躬身入局,在“存史资政”中实现价值。二要夯实履职根基。紧扣“三亲”强化史料搜集与创新转化能力,聚焦全县大局提升建言精准度。三是提升履职实效需处理好三对关系:兼顾当下与长远,既完成交办任务,又制定个人规划打造精品;统筹县内与县外,立足本土特色,对接上级要求;融合存史与资政育人,让文史成果助力城乡建设、文旅发展等。
王荣华
县政协特邀文史委员
2023年4月,我成为县政协特聘文史委员,倍感荣幸。2024年主要工作是推进《宝应方言词典》编写,完成词条注音一半及注解完善;收集《宝应编年史纲》资料超20万字;发表《宝应方言杂谈》系列文章20多篇;参与政协活动,完成专稿并收集资料助力老东门建设等。建议在文集编撰方面,统筹全局,优先重点课题,与文博、档案等部门错位互补,避免重复;在队伍建设中,吸纳阚乃庆、樊惠安等民间研究者,充实力量;借助数字化手段保存成果,支持重要著作国内出版。
查秀文
县政协特邀文史委员
因参与非遗项目整理,我就宝应非遗现状与建议汇报如下:一是非遗保护成效与挑战并存。近年宝应非遗保护成果显著。2024年新增9项省级非遗,总数达省级12项、市县级近百项,但仍需进一步提升:多数项目处于自发状态,面临资金短缺、人才断层、家族传承受限等困境,部分濒危项目亟待抢救。二要借文史专辑编撰深化非遗挖掘。建议以编撰非遗文史专辑为契机开展专项行动,普及“历史性、传承性、地域特色”等申报标准,挖掘濒危项目;发动文史委员结合镇志村志调研,充实储备库;聚焦传承人谱系与瓶颈,留存影像;探索“传承+研学/商业”模式,以市场化反哺保护。三要拓展文史专辑功能价值。建议非遗文史专辑突破“成册”局限,从历史、文化、创新、商业维度拓展功能价值,推动“保护—开发—反哺”循环。
房殿宏
县政协特邀文史委员
自2021年任县政协首批特邀文史委员以来,我在文史委指导下积极履职,完成《黄塍镇的跑马灯》《氾水长鱼面》《开发区蛤蚌舞》三项非遗申报,均成功列入省级非遗;参与多项活动,走访运河古道撰写《春风又绿运河岸》,为宝楠学校“刘宝楠文化研究馆”布展、“老东门”商业街打造建言献策,还参与编辑多部文史资料、创作影视节目宣传宝应,尽到了作为特邀文史委员的职责和义务。下一步,我将聚焦《乔莱与〈耆英会传奇〉》选题,深入探究该剧历史背景、创作思想及受乾隆嘉奖的典故,挖掘宝应先贤文化内涵,为文史研究再添新篇。
范敬贵
县政协特邀文史委员
自受聘政协文史委员以来,我始终致力于文史资料挖掘与文化传承工作:一是非遗推广与文化传播。助力非遗传承人筱扬、袁丽《中华戏曲脸谱》开展省外展示,协助销售超百本,推动本土戏曲文化向外辐射。二是文史资源深耕与服务。深耕洱源及宝应地域文化,撰写大运河主题文章《家在大运河边》获扬州征文优秀奖。三是组织收集并协助编纂《宝地名村》,多次参与档案馆史料保护活动,强化文史资料的利用效能,服务县域文化发展大局。下一步计划推动《寻味宝应》出版,为宝应饮食文化传承提供文献支撑。
何高中
县政协特邀文史委员
受邀参加县政协文史委活动,我深感荣幸与责任。作为宝应人,我愿在政协平台守护家乡文明根脉。政协文史资料“存史、资政、团结、育人”,我将以敬畏之心对待史料,用脚步丈量街巷,以笔墨镜头记录故事;坚持实地与文献调查结合,让史料焕发时代价值,助力县域发展;愿做有情怀的传承者、有担当的记录者、有温度的传播者,讲好家乡故事,赓续历史文脉竭尽所能。
朱步红
县政协特邀文史委员
在新时代文化使命下对宝应文史工作思考:宝应作为春秋邗沟终端、南水北调东线要地,兼具 2500 年运河文脉与湖泊湿地资源。结合地域特色,建议推动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整合 “点线面” 资源,以尾闾、射阳国遗址等为“点”,串联春秋邗沟、隋唐故道等“线”,统筹射阳湖等“面”,打造湖漕文化遗产体系,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深化“水韵宝应”品牌,依托新媒体推广荷文化、生态农业,激活文旅经济;推进古城保护与活化利用,趁新城发展成熟、房产经济调整期,启动古城修缮与新老置换,逐年完善功能,避免大拆大建,保留历史肌理。以文化赋能发展,为建设文化强国贡献宝应力量,赓续文脉,复兴家乡。
刘世昌
县政协特邀文史委员
建议建设高朗亭广场,以纪念这位宝应籍戏曲名家。同时,可将白田广场现存的“鱼米之乡” 雕塑迁移至此,既为雕塑赋予更具文化内涵的展示场景,也增添一处彰显地域特色与历史底蕴的文化地标。
黄玉明
县政协特邀文史委员
县政协既然已成立高朗亭研究组,就需将此项工作常态化推进。一方面要持续深入挖掘高朗亭的历史生平、艺术成就等相关史料,另一方面要通过多元渠道加强对其文化价值的宣传,让这一宝应籍戏曲名家的影响力得以长久延续,为地方文化建设注入持久动力。
李映华
县政协特邀文史委员
一是建议深度挖掘宝应名人陈琳文化资源,将陈琳舞台剧复排创作纳入文化项目规划,推动历史人物活化。二是建议系统整理、广泛推广原电视台老局长汇编的宝应历代诗词集,通过出版、诵读、文创等形式,让经典诗词焕发时代光彩,提升地域文化影响力。
Copyright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宝应县委员会。 版权所有 苏ICP备02064261号 电话:0514-88282106 邮箱:byzxbgs@126.com 地址:宝应大道88号 邮编:225800 技术支持:宝应县政务信息网络管理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