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应县政协欢迎您!                 宝应县委宝应县人大宝应县政府宝应县政协  
  • 1
  • 2
您当前位置:首页/ 调查研究/

站内搜索:

汇聚各方力量 打造“宜创”环境

 

——关于全民创业环境建设的调研报告

作者:县政协专题调研组              发布时间:2015-09-15

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培育和催生经济社会发展新动力的必然要求,是扩大就业、实现富民之道的根本举措,也是激发全社会创业活力和创新潜能的有效途径。根据县政协年度工作安排,我们于8月份组织部分常委、委员就我县创业环境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召开了3场有相关部门、镇区和部分创业主体参加的座谈会,并专程赴安徽肥东县、浙江义乌市和苏州市吴中区等先进地区学习考察。
通过调查,调研组认为:近年来,创业创新工作已经成为各级党委、政府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虽然目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但从长期看,经济发展逐步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因而创新创业越来越成为全社会的主旋律。我县随着创建“省级创业型城市”工作的开展,“宜创”环境建设取得了一定进步,但要真正形成社会各方支持创业、环境条件适合创业、千万民众踊跃创业的良好局面,还任重而道远。当前正面临诸多“改革红利”和“机遇红利”,应在组织领导、载体功能、政策扶持、服务环境等方面实现新提升,从而推动我县创业环境与全民创业步入良性循环轨道。
一、我县创业环境建设的主要做法和成效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国家和省市文件精神,积极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各类创业主体创业热情逐步释放,民间资本创业、大学生创业、农民创业,特别是企业二次创业等取得了一定成效,主要体现在:
1、创业型城市创建迈开新步伐。2013年,县委、县政府将创业型城市建设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制定《关于建设省级创业型城市工作方案》,成立由政府常务副县长任组长,人社局、监察局、发改委、财政局等20多个部门组成的创业型城市建设领导小组,坚持政府促进、社会支持、市场导向、自主创业的基本原则,在加强组织领导、创业培训、创业服务和社会参与等方面积极探索,全民创业激情和民间投资活力逐步激发,2014年底成功创成省级创业型城市。
2、全民创业政策出台新举措。积极落实国家和省市关于推进全民创业、扶持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县委、县政府研究出台了《关于推进全民创业的政策意见》、《宝应县全民创业基金管理办法》、《宝应县创业融资担保风险补偿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等政策文件,相关部门也配套制定了关于扶持创业的办法措施,加大了政策扶持力度,较好地发挥了政策的导向和杠杆作用。
3、创业平台建设展示新成效。城区主板块加快打造创业载体,开发区、安宜镇、城西工业园、耿耿工业园积极打造科技孵化园、软件产业园、汽配产业园等创业平台,鼓励和引导创业人员入园创业,有力地提高了创新创业的承载能力和配套服务能力,各镇工业园区和高效农业园区的建设也为农村创业提供了条件。
4、优化服务环境取得新进展。服务经济发展环境不断改善,部门服务意识不断增强,县经信、金融等部门积极推进银政企合作,中小企业助保金授信额度稳步增加,财政、国地税部门努力推动创业优惠政策兑现,人社部门积极开展创业培训,市场监管部门在降低准入门槛,努力发展个体经营和私营企业的同时,积极为企业申报品牌。
经过近年来创业环境的打造,我县全民创业的势头已初步显现,主要表现在:一是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全县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逐年增加,2010年至2014年,年均新增私营企业2300多家、新增个体工商户5150多户。今年上半年,全县新发展私营企业1600家,新发展个体工商户2790户,超过历史同期水平。二是新型创业主体不断涌现。自由职业者、高校毕业生、农村能人、“凤还巢”等群体陆续加入创业者队伍,创业群体活力不断增强。三是创业领域不断拓展。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以互联网为依托的“互联网+”、电子商务、网络游戏、应用程序和物流产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目前,全县民营经济主体数量已占市场主体数量的97 %,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72%,税收17.16亿元,占全县纳税总额的76.6%,出现了冠立科技、润友复合材料、远鹤电子商务、圆通物流、包天下食品、果米文化等一批创业成功典型。
二、我县全民创业环境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目前我县推进全民创业环境建设取得的成效是初步的,与国家和省市要求比,与先进地区比,与群众的期望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压力比,还存在一些明显的问题。
一是全民创业的热潮需要进一步催生。总体来说我县全民创业的社会氛围还未真正形成,从领导层面看,对全民创业的认识和推动创业的力度不平衡。部分领导在思想认识和工作力度上,偏重于抓外来企业和重大项目,对本土创业企业和小微企业重视不够;从社会层面看,一些企业主小富即安、小成即满,不愿大投入,不求大发展,缺乏创大业、干大事的雄心,缺乏赶先进、争一流的勇气,不少民众投身创业的积极性也不高,对投身创业顾虑较多。据了解,我县金融机构存款达300多亿元,其中70%是个人存款,说明民资在创业中还很不活跃。不少人宁愿当创业的“看客”,在创业和就业之间,更多的人选择就业,贪图安逸,缺乏强烈的创业激情和坚决的创业勇气,全社会鼓励创业、支持创业的风气有待进一步营造。
二是政策的导向作用尚需进一步发挥。虽然我县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扶持创业的政策意见,但在实施中仍有不少问题。首先,政策本身还不够完善,有的操作性不强,有的激励扶持力度不大;其次,政策宣传力度不大,社会知晓面不宽;第三,政策落实还不够好,已经出台的奖励扶持政策兑现不及时、不到位现象仍然存在,如政策规定每年在县财政预算中安排不少于300万元的创业基金,目前尚未得到真正落实。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了政策引导作用的发挥。
 三是政府服务有待进一步改善。县镇部门之间、部门工作人员之间,服务意识、服务态度、服务质量存在明显的不平衡性,主要表现在:理念转换滞后。部分工作人员习惯以社会管理者面目出现,不愿意充当服务者,管理与服务难以有机融合,遇到特殊情况或复杂问题,不能换位思考,服务大局的意识淡薄。担当精神缺乏。片面强调政策规定和固有的办事流程,守老规矩,办现成事,不能创新办法千方百计帮助创业者解决难题。部门利益影响。以罚代管,前台受理、后台办理等现象仍然存在。当企业发展需要与政策规定稍有碰撞时,有时会以严格执行规定的名义掩饰以部门利益为重的实际。
四是要素支撑还要进一步发力。资源要素仍然是我县全民创业的制约瓶颈。众创空间狭小。创业载体建设还处于初级阶段,企业发展所需的配套服务需要进一步完善,利用县内资源拓展众创空间政府投入还需加大。融资环境偏紧。我县金融环境还不够宽松,创业者、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仍然存在,金融机构、金融产品数量不多,真正意义上的创投、风投机构更为缺乏。人才矛盾突出。创业者因自身缺乏专业技能和实践经验,往往带来创业难、难创业问题。人才结构性矛盾导致企业招工难,企业急需的专业人才、技术工人难以满足实际需要,给创业也增加了阻力。此外,用地紧张问题也是影响创业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
三、对打造“宜创”环境,推动全民创业的几点建议
打造“宜创”环境,就是要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构建创新创业的良好环境和氛围,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让有利于创业的思想活跃起来,使劳动者的创业激情迸发出来,把各领域的创业潜能挖掘出来,消除一切影响创业的体制机制障碍,达到以创业带动就业,实现富民强县的目标。
1、以创新组织领导为保障,切实营造全民创业的良好氛围
夯实创业环境建设的组织基础,配齐配强领导力量,积极探索和创新推进方式,是打造“宜创”环境的根本保证。在实践中,需要着力四个方面创新。
要着力创新组织。建议县、镇两级政府成立推进全民创业工作领导小组,设立创业指导服务中心,使组织领导形成网络;进一步明确各部门、镇区工作职责,建立相应的考核办法,并纳入年度综合考核;加强跟踪督查,确保打造“宜创”环境的组织领导落实、机构人员落实、职责任务落实,以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推进全民创业环境建设工作。
二要着力创新机制。县、镇两级政府要建立和完善创业环境建设联席会议制度,定期不定期召开会议、开展活动,重点研究制定发展规划和工作方案,细化落实政策措施和工作举措,组织开展工作交流和督查,研究解决推进创业工作中遇到的矛盾和困难,使推进工作形成合力。建立项目信息发布机制,构建项目信息、民间资本和有技能的创业者相互融合的平台。
三要着力创新理念。及时掌握国家和省市出台的关于推进创业的新政策,了解创业市场发展新动态,确保创业工作领导者的理念、意识适应实际需要;通过培训指导、规划、政策和典型引路,促进创业者不断增强创新创业理念,走高端化、网络化的创业路子,用高端化的定位、网络化的思维选择项目、开展创业;不断增强借力创业理念,在创业实践中,引导创业者注意加快与国资融合、与外资融合、与资本市场融合、与先进技术融合,走好融合发展的路子。
四要着力创新氛围。加快营造引导、鼓励、保护、扶持创新创业的浓烈氛围,把发展创业经济作为富民经济、主体经济、源头经济,摆在突出位置,坚持推进创新创业与招商引资、项目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有效同步起来;县内各类媒体、群团组织、社会组织要通过开设专栏、专版和专门阵地,增加频度和密度,广泛宣传创业政策、创业知识和创业典型,让“创业”成为宝应社会热词,在全社会加快营造想创业、敢创业、会创业、创大业、创新业的浓烈氛围。
2、以拓展众创空间为抓手,致力打造全民创业的优质平台
众创空间是创业的基础、孵化器和加速器,政府推进全民创业,应在众创空间建设上发挥主导作用,通过加强顶层设计、集成政策支持、加快载体建设,营造良好创业环境,使各类创业主体各显其能、各展其才,最大限度地激发全民创业潜力、释放创业活力。
一要注重引导创业方向。立足我县实际,坚持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相结合,引导创业者选择合适的创业项目。要大力挖掘利用本地资源创业。我县是水产大县、生态示范县、有机食品基地县,还有红色旅游、湿地温泉等自然和社会资源,输变电等五大产业具备了一定的规模,要着力引导创业者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在市场建设、休闲旅游以及工业产品前延后伸方面开展创业。要加快发展电商服务创业。电子商务作为新型商业模式,已进入快速发展期,它既为本地工业产品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又为创业者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要积极支持各类创业主体依托第三方平台开展电子商务应用,加快培育我县的电商队伍,催生基于电子商务的商业模式新业态。要有效融合“互联网+”创业。围绕国家“互联网+”行动计划,依托我县产业优势,支持创业企业开展跨界融合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产品的研发和集成应用,为我县产业转型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催生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新业态。
二要注重培育创业主体。政府及相关部门、各类园区要把创业主体培育作为推进全民创业的重要工作,开展形式多样的创业培训和主体培育。要鼓励大中专毕业生创业。大中专毕业生有知识、有能力、接受信息快,是我县最具创业潜力的群体,要积极引导、鼓励和支持这一群体开展创业,并以此带动全民创业。要引进“凤还巢”人员回乡创业。通过同学情、同乡情、战友情等感情纽带,努力吸引本地在外有项目、有资金、有实力的创业成功人士回宝投资兴业,以优质服务和优惠政策让他们扎根宝应、回报家乡。要引导农村能人创业。实施农村创业富民计划,鼓励农村致富能手带头创业、农民工返乡创业、农村劳动力就地创业,培育一批新型职业农民,使他们成为农业创新创业的主体、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生力军。要培育其他各类主体创业。利用“宝应大讲坛”等平台,聘请创业成功人士、知名专家等担任创业导师,为其他各类有志创业之士提供创业指导、培训,推动创业培训进园区、进社区、进乡村、进校园。
三要注重打造创业平台。以规划建设为引领,进一步加大投入,完善基础设施,打造各种实体市场与虚拟市场相结合、旅游与农业产业项目相结合、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相结合、创业与创新相结合的特色园区,有效拓展众创空间。要充分发挥工业五大产业园区的载体作用。加快输变电装备与新能源产业、机械装备与汽配产业、轻纺与化建产业、电子信息与文化创意产业、食品与有机食品产业等五大产业园区的建设,完善园区功能,提升服务能力,为创业者提供更多的创业平台。要着力打造科技型创业园区。建议将开发区科技创业园建设成示范园区,完善公共研发、检验检测、创意设计等公共技术服务,为创业者和企业提供项目申报、政策法律咨询、创业辅导、人才培训,办理专利申请和商标注册、专利信息检索、知识产权培训、知识产权转让和拍卖等业务。同时,在现有镇区创业孵化基地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各类园区的规模和数量,努力引进民资、国资、外资,建设一批混合所有制孵化器,为有志者提供顺利创业的必要条件,助推创业项目快速、健康成长。要加快拓展高效农业发展园区。在我县瓜果蔬菜、食用菌栽培等高效农业发展取得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城市资本、工商资本与农业技能的有机融合,加快高效农业园区建设,加快发展家庭农场、农业专业合作组织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队伍,有效拓展农业创业空间。
3、以落实政策扶持为导向,有效激发全民创业的内生动力
“既希望政府完善、出台更多的扶持政策,更期望政府落实好已有政策”,这是调研中不少创业者和企业的真实想法。建议政府运用政策将民间蕴藏的创业源动力激发出来。
一要尽快制定完善扶持政策。近年来,国务院相继出台了13项关于促进创业创新的政策意见,省市也相应制定了政策措施,对鼓励扶持大众创业在政策层面作出明确规定。我县应根据县情实际,在完善已有政策的基础上,尽快制定出台具体的实施办法。要勇于和善于政策创新,对创业扶持政策覆盖对象、离岗创业主体范围等要作深入研究,借助科学合理的优惠政策,让全县各类人群创业之心热起来、创业激情迸发出来、创业大潮涌现出来。
二要一丝不苟落实政策规定。关键是解决好政策落实“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接通“最先一公里”,就是要让政策“入户”,提高政策的知晓率。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广泛深入地宣传和解读政策;接通“最后一公里”,就是要让政策“落地”,提高政策的操作性,政府及各部门对所有政策的落实,都要抓紧出台操作性的“文”,落实操作性的“人”,做到落实政策不打折扣,确保落实到位。
三要充分发挥政策集成效应。调研中我们注意到,政府及相关部门出台的、与鼓励和扶持创业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政策文件多达数十项,这是好事。但政出多门、政策资源部门化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弱点。从提高政策资源的集成性、政策实施的统一性、政策扶持的聚焦性、政策促进的有效性出发,政府要抓紧梳理已有政策,积极组织政策集成,努力形成合力推动创业,实现把有限资金用在刀刃上、以最小化的财政投入达到最大化的推动创新创业的目的。
4、以优化行政服务为关键,全力构建全民创业的适宜环境
创业环境是“土壤”,政策是“阳光”,服务是“雨露”。只有三者具备,创业之“苗”才能茁壮成长。调研中,企业和创业者对我县进一步改进政府服务软环境的诉求仍然较多,比较集中的是要破解“三难”。
一要进一步破解审批办理难的问题。企业所期望的破除各类行政审批“中梗阻”现象,就是做到审批的部门要少、环节要少、手续要少、天数要少、费用要少。围绕这“五少”目标,根据国务院降低门槛、放宽准入的要求,我县要全面落实已确定取消的前置审批和资质资格认证,所有市场主体设立时实行 “三证合一”和“一照一码”,确保 “一门受理”、“并联审批”的效率,加快电子政务平台建设,加快发展以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实体化运作为重点的要素市场。在“宽进”的同时坚持“严管”,完善机制,创新手段,切实把该放的放开、该管的管好。
二要进一步破解项目选择难的问题。科技、经信等部门既站在科技信息、产业信息的前沿,又了解掌握县内产业实际,应率先建立起创业项目发布体系;鼓励县内现有一、二、三产业的各类主体和企业,主动公布配套产品需求信息,增加创业项目信息源;住建部门在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过程中,要把增加众创空间作为重要内容,同步思考和规划;着重鼓励和支持社会化投资、市场化运作的创业项目超市、创业项目电子平台等创业服务中介组织建设,促进中介组织与政府相关部门联手联动,切实做好创业项目的搜集、开发、发布和咨询等,不断充实项目源,使创业者有更多的选择余地;要更为重视研究和引导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技术催生出的新职业,努力提升创业创新层次,把新型职业领域的各类人才纳入创新创业人才建设体系,以新型职业的健康发展拓展创业项目选择的空间,促进“互联网+”的创业形态在我县迅速扩张。同时,县镇政府要组织开展创业项目“进超市”、创业培训“进万家”、创业服务“进企业”等活动,努力帮助创业者破除创业项目选择难的困惑。
三要进一步破解要素获取难的问题。在土地上,鼓励和促进创业项目进创业基地、孵化器等各类载体的同时,政府要尽可能安排一定的土地指标满足创业基地、孵化器、加速器建设的用地需求,满足“创成”后企业扩张和高成长型小微企业的用地需求;在融资上,除了发展丰富多彩的融资服务平台,有效发挥政府引导、银行主导、社会助推的作用外,还要重点鼓励和促进各类金融机构、融资服务机构创新更多适合初创企业、小微企业特点和需求的金融产品、担保方式和抵(质)押方式,努力引进社会投资或政府、社会合作投资,引进和建立风投、创投、种子、天使、私募等基金,增加和创立担保、租赁、典当等机构,实现融资渠道多、选择宽、门槛和成本低的目的;在用工和招才上,加大外地人才引进力度,为企业员工和各类人才就近提供基本的住房保障、配套的生活服务设施和丰富的文化娱乐场所,同时更加注重本土人才的培养和使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依托课程创新和人才的充分使用,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逐步改变普高和职高的招生比例,实现本土人才为本地使用的目标。





Copyright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宝应县委员会。 版权所有 苏ICP备02064261号

电话:0514-88282106 邮箱:byzxbgs@126.com

地址:宝应大道88号 邮编:225800 技术支持:宝应县政务信息网络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