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应县政协欢迎您!                 宝应县委宝应县人大宝应县政府宝应县政协  
  • 1
  • 2
您当前位置:首页/ 调查研究/

站内搜索:

加快现代服务业提速升级 支撑“十二五”赶超发展

 

——关于加快全县现代服务业发展工作的调研报告

作者:县政协专题调研组              发布时间:2011-09-12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不仅是优化经济结构、壮大税源经济的重要支撑点,也是强化城市功能、优化发展环境的强大推动力。根据年度工作安排,县政协组织部分常委、委员和有关部门负责人,从八月下旬起,围绕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这一主题进行了调研。通过上门走访、外地考察、小型座谈、征集意见、汇总归纳等方式,形成了综合性的调研材料。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 我县服务业发展的主要特点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服务业发展,全县服务业呈现出总量快速增长、结构不断优化、贡献率稳步攀升的良好态势,为促进全县经济较快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经济总量和内涵质态明显提升。去年服务业实现增加值81亿元,同比增长17%,占GDP比重为35%,比“十一五”初提高3个百分点。今年上半年,继续保持增速的良好势头,实现服务业增加值45.96亿元,同比增长19.2%.工程研究中心、旅游品牌、专业市场、金融机构、商业综合体等各项建设均取得了明显进展。
2、重大项目和载体建设取得突破。亿丰国际商贸港、宝应湖粮食物流中心、宝胜物流中心、亚细亚中央商城、乱针绣文化产业园等一批重点项目成功实施,华美达五星级大酒店、开发区研发大厦、1号邻里中心、时代国际商业综合体、园通物流园区等重大项目正在抓紧施工,大运河建材物流中心、城南工业园软件大厦、大型农副产品集散中心等一批骨干项目也正在筹建之中。
3、贡献份额和支撑作用比较明显。服务业已成为我县重要的税源支柱产业,2010年全县服务业税收在地税中占比61%,一般预算收入中占比57%,超过了“半壁江山”。今年上半年,全县服务业实现税收5.18亿元,同比增长23.3%。
4、服务水平和发展环境不断改善。近两年,全县不仅成立了推进服务业重大项目的专门班子,明确四套班子领导和20个部门对20家重点企业和20家成长型企业进行帮扶,还增加了服务业专项引导资金。今年上半年,县委、县政府进一步加大力度来推进现代服务业,召开了规模空前的现代服务业发展大会,先后出台了《服务业提速发展行动计划》、《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意见》等政策措施,并加强了对服务业的考核和监督。
在肯定全县服务业发展成绩的同时,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我县服务业还存在不少深层次的问题,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服务业内部结构不尽合理。传统服务业、生活性服务业在全县整个服务业中仍占绝对比重。现代物流、科技研发、乡村旅游、商务服务业、创意产业、服务业外包等现代服务业发展较为滞后。同时,服务业主体中小企业比重大,规模企业比重小。“十一五”期末全县共有服务业单位数约2万个,其中服务业企业近2000个,约占10%。在2000个企业中,营销规模(市场成交额)过亿元的企业仅有10家。虽然服务业对税源和财政的贡献较大,但如剔除商品房占比较大、增长过快的因素,实际贡献率就会大打折扣。如今年上半年涉房税收为1.7亿元,占全县服务业总税收的三分之一。
二是服务业重大品牌项目有待于重点培育。“十一五”期间,我县服务业建成运营的大项目虽有所增加,但具有税源能力的大项目不多,尤其缺少具有产业拉动作用和市场辐射功能的龙头品牌企业。不少项目投资不能按时到位、建设周期较长,特别是服务业大项目因缺少土地计划落地难,已成为推进服务业加快发展的重要障碍。
三是服务业集聚区发展较为缓慢。目前,我县两个市级服务业集聚区均是2008年以前批准的,近年来,这两个集聚区发展不快,没有新建项目。其次,新的集聚区规划建设非常缓慢。服务业集聚发展的意识有待进一步强化。
四是服务业组织程度需进一步加强。“十一五”期间我县服务业的组织程度有所提高,但与服务业发展的地位和作用,与一二产的组织程度相比差距较大。从县到镇、部门缺少专门从事服务业的组织和机构;专职人员全县仅有10人左右。同时,考核导向上对服务业工作还不够突出,部门的行业管理和规划职能仍很薄弱,各级干部对服务业工作的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 加快我县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从以上我县服务业存在的不足来看,最大的发展瓶颈在于现代服务业比重不大、发展滞后。可以说,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了,全县服务业就能实现快速发展;现代服务业总量做大了,全县服务业的总量就能做大;现代服务业扩容升级了,全县服务业就能提档升级。所谓现代服务业,就是伴随着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的发展而产生,用现代化的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服务方式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向社会提供高附加值、高层次、知识型的生产服务和生活服务的国民经济新领域。从中可以看出,现代服务业既包括新兴服务业,也包括对传统服务业的技术改造和升级,其本质是实现服务业的现代化。对于如何加快我县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我们在总体要求、发展重点、关键措施上提出以下建议:
(一)总体要求:
我们认为,今后一个时期,我县现代服务业工作在总体要求上,应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发展创新型经济、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坚持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的发展方向,按照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质态提升的要求,加速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提升发展消费性服务业,创新发展公共服务业,全面提高现代服务业的整体发展水平,努力构建区域性的现代服务业高地。具体要坚持“四个同步”:
1、在发展战略上,第三产业和一、二产业要同步推进。要确立抓现代服务业就是抓税源经济、就是抓赶超进位的意识,把服务业发展与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小康社会建设等有机结合起来,发挥服务业联接生产和消费的特殊功能,致力形成一、二、三产联动发展、互为支撑、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
2、在发展结构上,现代服务业扩容和传统服务业提升要同步推进。一方面,要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推动以增量调存量,实现现代服务业由小到大的转变;另一方面,要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推动标准化、专业化、特色化建设,实现传统服务业由低到高的跨越。
3、在发展业态上,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要同步推进。要采用生活性服务业与生产性服务业齐头并进的发展路径,促进生产与生活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发展态势。
4、在发展主体上,对外招大引强和对内培大培强要同步推进。无论对县外客商还是本土企业都要一视同仁,在主攻对外招商引资的同时,要把现有企业的扩容、提档、升级放在重要位置,帮助现有规模企业借助外力实现“撑杆跳”。
(二)发展重点:
一要做强生态旅游业。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奋力打造精品,努力争创名牌,逐步实现从资源优势向品牌优势转变,从品牌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以打造生态文化为龙头,以弘扬古文化和红色文化为依托,加快宝应湖湿地生态旅游区、古城旅游区、射阳湖荷园温泉旅游区三大旅游板块建设,着力建成寓荷文化、温泉文化、古文化、红色文化、民俗文化为一体,融生态观光、休闲保健、农家体验、古城探幽、红色追忆为一炉的长三角地区旅游度假目的地。
二要做大生产性服务业。要抓住生产服务环节的分离和延伸,重点发展现代物流业、科技服务业、金融服务业等现代生产性服务业,为提升制造业竞争力提供支撑。现代物流业重点:以现有物流企业为抓手,以拓展第三方物流等为手段,加快物流资源、物流企业、物流环节、物流支撑体系的整合,提高物流业社会化、专业化、规模化、信息化水平。针对启动运河港口建设和规划建设连淮扬镇铁路的新形势,应超前谋划水公铁联运的立体布局。科技服务业重点:发展科技研发平台、产业公共服务平台、科技孵化体系、科技推广及成果转化等,推进政产学研金联合,培育创新型科技服务企业。近期要推动建设好工业设计中心、宝胜科研院、泵阀管件产业公共研发中心等公共服务平台。金融服务业重点:发展中小企业融资和信用担保及再担保、创业投资基金等新型金融服务,积极推进对外金融合作,大力引进优质金融资源。在年内探索创建创投公司的基础上,通过规范运行、示范引路,逐步在新型金融领域取得突破。
三要做优现代商贸业。建设完善“一主两副”三大商业中心及社区商业中心等多级商贸体系,推广连锁配送、电子商务、网络销售等新的流通方式,抓住商贸、餐饮等传统行业的提档升级,发展新型流通业态,同时大力发展社区服务、文化娱乐、教育培训、医疗保健、体育健身等居民生活服务业,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消费需求。
四要做活新兴服务业。抓住产业关联度大的信息服务、文化创意、旅游会展、中介服务等行业,大力培育以信息技术支撑的新兴服务业,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增添动力。对玻璃水晶制品、乱针刺绣、教玩具等文化创意产业,在强化人才培养的同时,要加快科研合作、招商引智的步伐,通过引进科研机构、科研人才,提高自主研发和创新能力。
(三)关键措施:
现代服务业是一个集经济、文化、城建、环境等于一体的综合性产业,只有领导有力、措施有恒、落实有效,才能切实推动其快速发展。
1、强化政府引导,增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推动力。一是要行政推动。旗帜鲜明地宣传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切实转换全社会和各级干部的发展理念。进一步强化全县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的领导力量和工作职能,并保持工作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分析研究、有效落实服务业发展有关问题。对重点服务业行业都应成立专门工作班子,落实好行业主管部门和各镇区的专门管理结构及人员。把服务业发展主要指标、增加值、增长速度、占GDP比重等列入全县重点经济工作和文明单位考核体系,细化完善奖惩办法,建立督查问责制度,象考核工业和农业一样,强化对服务业发展重点指标完成、重点任务、重点项目推进等情况的检查考核。二是要规划带动。以先进的理念制订全县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在规划的定位上,要针对省委、省政府重点将淮安打造成区域性中心城市的新决策,在产业发展上把“南下”和“北上”有机结合起来,既要加快融入扬州经济带、长三角经济圈,又要主动承接淮安,在南北兼容中做大产业、辐射周边。科学修编《全县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谋划好服务业发展的空间布局和功能划分;配套完善服务业重点行业专项规划,优先发展重点行业;筹划编制新兴服务业发展规划,推动服务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所有规划出台前应采取听证等方式,确保公开透明,通过科学规划引领服务业健康发展。还可吸收有关社会人士组成服务业专家咨询组,为现代服务业发展发挥“智囊”作用。三是要政策驱动。认真落实国家、省、市、县关于加快服务业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加大对高端服务业、服务外包、农业生态旅游等新兴服务业态的政策扶持,充分发挥公共政策和政府资源对服务业发展的推动和促进作用。有关部门要健全服务业引导资金的使用管理办法,具体细化县出台政策所支持的发展重点,明确兑现政策的办理程序,以切实通过政策导向引导国有、民营、个体等多种经济成分参与服务业投资与经营管理。进一步规范对服务业企业的检查、处罚、收费等行为,为服务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特别是针对现代服务业项目难落地的现状,将服务业用地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年度用地计划和年度供地计划,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列入省、市服务业重点计划的项目要优先安排供地。收储土地、依法处置的闲置土地、“退二进三”腾出的土地优先供给服务业重点项目。对现代服务业特大和重大项目实行一事一议,特事特议,议而决断。四是要多方联动。建立部门、镇区联动的协调机制,落实既明确分工又协同运作的共同责任。探索组建现代服务业各个产业的行业协会,发挥行业协会的服务、管理、协调等功能。通过吸收多方面的力量,形成“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良性发展机制。
2、培育品牌项目,增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竞争力。第一,立足高起点,招引大客商。抢抓国际资本加快流动、南资加快北移、大型公司加快迁移的历史机遇 ,围绕新城建设和重点行业加强项目储备,制定新一轮服务业发展投资指南,组建专业招商队伍,组织赴经济发达地区开展专题招商推介,通过以商引商、以贸引商、以感情引商、以节庆引商、以环境引商等,招引大客商、大企业、大财团,引导各类资本投向软件和信息服务、科技研发、现代物流、新城商务、旅游资源开发、文化创意等重点领域。在注重引资金的同时,还要注重引管理、引技术、引品牌。第二,立足高标准,建好大项目。实施项目化运作,建立重大项目储备库,健全领导和部门挂钩联系制度,有效搭建重大项目审批绿色通道。推进服务业重大项目建设,要做到保进度、保质量、保运营。保进度,就是在全力以赴强化服务、切实提供施工保障的同时,要注重严格按照项目协议条款所规定的建设周期和投资到位率来兑现。保质量,就是在保证项目工程质量的同时,要注重严格按照项目审批的规划来执行,做到“按图索骥”,确保规划不走样,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切实避免造成新的遗憾和新的拆迁。保运营。就是在项目投运前,针对服务业项目的特点,超前谋划与项目相关的产业对接,保证营运后的效果。第三,立足高品质,培好大企业。进一步推进服务业企业“双二十”工程,通过集中领导力量、强化分类指导、加大扶持力度,鼓励优势企业以品牌为纽带,加快推进技术改造、资产重组、合资合作,实行规模化、集约化、网络化、品牌化经营。如引导以粮食物流中心为主体,通过组建粮食集团,拉长产业链,壮大整体实力,积极创造条件创建上市公司,借助外力提升对外扩张力和影响力。同时,通过引进国内外先进服务理念、管理技术和知名服务品牌,提高本土重点服务业企业集聚智力、嫁接外资、扩展市场的能力,推动其实施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多种业态经营,成为省内有名、国内有较强竞争力的知名品牌
3、打造发展平台,增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承载力。加快推进全县重点服务业集聚区和商贸服务业功能区的规划、开发、建设,大力提高服务业发展的承载能力。一要以推进城市化为支撑,拓展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空间。在生态新城的先导区建设中,要把高新产业、物流产业、金融服务业、文化产业、城市综合体和楼宇经济等,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努力使新城成为现代服务业的样板区、示范区以及全县服务业扩容升级的载体。对生态新城的人工湖等重要节点,更要面向未来立足高起点,赋予文化创意和文化内涵,按照“今天的建筑就是未来的文物”这样一个要求,创造不朽的传世之作,以文气造就灵气,以灵气吸引人气,以人气聚集商气。二要以推进工业化为依托,打造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以输变电装备(智能电网)、泵阀管件和压力容器、有机食品制造和其它特色行业为依托,引导建设各具特色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可以用经济开发区作为主要产业基地,以新淮江路、宝应大道、高速主出口及纳入规划的火车站整个片区为集散地,着力建设大型的现代物流和商贸市场集聚区。积极规划引进大型现代服务“航母”来宝入驻,通过高标准实施亿丰国际商贸港二期工程和宝胜物流主辅分离等措施,改造提升现有商贸、物流企业,形成集技术、配载、仓储、运输、包装、信息传输、金融服务于一体的现代服务业产业集群,辐射苏中苏北地区乃至更大范围,促进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技术流在宝应高效流动,推动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的有机融合、互动发展。鼓励物流业企业与企业之间进行兼并、联合,对社会物流业经营散户,通过采取一定扶持政策,吸引他们“退城入园”。同时,依托现有发展基础和产业优势,通过新建、整合、提升等多种途径,做强有机食品、玻璃水晶制品、水产品等区域特色专业市场。如可结合亿丰商贸港二期工程,引导其链接生产厂家,兴办玻璃水晶制品市场,切实增强服务业的承载功能。三要以推进特色化为方向,构造特色街区和大型城市综合体。合理规划并加快建设新型商业街区、城市综合体,集中布局商务、商贸、金融、文化等服务功能区。围绕整合商业、餐饮、娱乐、休闲等产业,加快建设一批城市功能型、商务商贸型、都市生活型城市综合体,不断创新提升服务业发展业态。对鸿盛新城、时代国际等即将建成和正在规划建设的城市综合体,要加强对入驻项目产业规模、品牌档次的核准把关,以保证经营档次和建设档次相匹配,更好地提升城市形象和满足消费者需求。围绕集聚公共服务资源、生活性服务资源和特色地产品资源,积极探索特色街区建设,如金融街、文化街、工艺品(旅游商品)街、美食街等,可规划新建,也可对有基础的街区进行升级改造,有效提升城市整体服务功能和中心城区的辐射带动作用。

                                                                            
 

 






Copyright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宝应县委员会。 版权所有 苏ICP备02064261号

电话:0514-88282106 邮箱:byzxbgs@126.com

地址:宝应大道88号 邮编:225800 技术支持:宝应县政务信息网络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