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应县政协欢迎您!                 宝应县委宝应县人大宝应县政府宝应县政协  
  • 1
  • 2
您当前位置:首页/ 调查研究/

站内搜索:

坚持建管并举 提升城市品位

 

城市建设与管理组

作者:城市建设与管理组              发布时间:2016-01-19

近年来,我县城市建设管理工作紧紧围绕“四个城建”和文明城市创建目标,全力推进项目建设,加强城市精致管理,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城市品质有效提升,人居环境显著改善,全县城市建设管理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如何进一步抓住国家推进城镇化建设的大好机遇,促进城市扩张与人的发展互动协调、共生共荣,值得县委县政府和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和认真研究。
一、我县城市建设管理工作取得的成效
围绕“扩容提质,完善功能,改善环境,提升品质”总要求,大力推进基础设施精细化、功能项目上档次、节点项目树形象,积极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努力提高城管执法水平,城市建设和管理的精致度进一步提升。
一是谋求精细,功能布局不断展现。将精致城建理念融入到城市设计中,积极打造具有水乡韵味、富有城市文化内涵的个性特色,城市空间结构有效整合,城市框架逐步拉开,形成点上成景、线上成荫、面上成林、环上成带、水绿交融的城市格局,“三季有花、四季常绿、植物多样、色彩丰富”的城市风貌基本彰显。2015年新建文化广场、城东广场、京华国际北侧停车场、花城广场地下停车场,新增停车位近600个;新建宝射河大桥绿化广场,实施北河公园二期,新增绿地面积30万平米;白田路和新城现代化超市式农贸市场规划建设。
二是缔造精美,形象面貌逐步呈现。立足民生根本,坚持“三城”联动,务实推进新城建设、主城改造和古城保护利用。新城开发建设加快推进。以精致化建设为目标,大力实施道路桥梁、绿化亮化、地下管网等基础设施和配套项目建设,一座配套完善、功能齐全的生态新城正在城南崛起。旧城改造有序实施。以“五老”改造为重点,推进城中村改造、老街巷改造、老小区改造、老市场改造以及老公厕改造。完善文化、体育、卫生等服务功能,市民居住环境有效改善。古城保护实质启动。坚持以保护性开发为主导,通过走访调研上海、淮安、扬州等城市古城保护开发经验,结合运河景观风光带规划建设,对我县历史人文地理等进行深入细致研究,通过数次调研论证和修编,基本完成先导区规划,古城保护迈出实质性建设步伐。
三是追求精准,高效管理日趋显现。积极推动城市管理体制、机制和方式创新,建成以县城管委为平台,以数字化为纽带,以网格化为抓手的“大城管”工作格局。积极探索创新城市综合治理长效机制,引入数字化城管模式,建立统一的城市管理数据库和网络信息平台,有效整合公安、住建、规划、交运等部门城市管理信息资源,城市管理效能明显提升。持续开展以环境卫生、公共秩序、乱搭乱建、露天烧烤等为重点的专项整治行动,加强各类摊点、店外经营规范管理。全面落实市容环卫责任区制度,有序推进摊点疏导点建设,社会矛盾和管理压力有效缓解。
二、全县城市建设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县城市建设管理各项工作稳步推进,成效显著,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对照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内在要求,对照我县城市建设的目标任务,对照广大群众的现实期盼,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需要我们认真研究解决。
一是城市规划需要进一步优化。城市总体规划相对于近年来城市迅猛发展的势头显得较为滞后。一是规划预见不足。比如机动车爆发式增长,大多数建筑配建指标偏低,公共停车场总量与实际需求存在很大差距。此外,大型商业综合体、市民休闲广场、文化健身场馆等也较为缺乏。二是规划衔接不紧。与城市建设管理工作相关的规划、房管、城管、国土等部门之间沟通联系不够紧密,协调配合、整体推进的工作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以城市道路建设为例,住建部门与供电、电信、移动、联通等垂直单位之间步调难以一致,造成道路反复开挖。三是规划统筹不够。受制于房地产开发需要,住宅小区、商业设施过于集中,对公共设施和民生项目规划布局、统筹建设不够。
二是城市管理尚需进一步加强。一是长效管理机制仍未健全。由于城市管理对象涉及面广、流动性强,城市管理的长效机制和联动机制还未健全,“常治常返”的城市管理难题难以根治。城市企事业单位、社区未能有效参与城市管理,基层基础作用未能得到充分发挥,“包路包段”、“门前四包”等工作还需进一步加强。二是执法力量十分匮乏。按照住建部“城区现有人口万分之五的比例核定城管执法人员编制”规定和县政府2011年8号常务会议纪要要求,核定城管部门执法人员编制130名,但实际仅有60名,执法力量明显不足。据城管部门反映,现有的执法队伍近二十年未招录新人,年龄普遍偏大,均在45岁以上,青黄不接现象相当严重。三是城管经费保障不足。城管执法大队、环卫处经费没有纳入财政预算,经费缺口较为严重。城管人员和环卫工人人手少、任务重,特别是环卫工人日清垃圾300多吨,每月工资收入仅为1700-1800元,与实际付出相距较远。
三是城市环境有待进一步打造。城市河道河水不够清澈,已经成为影响城市品位提升和特色彰显的一大短板。卫生死角仍然存在,主要是尚未整治的背街小巷、城郊结合部、部分城市主要出入口等区域因缺乏统一管理,脏乱差现象比较严重,既影响了居民生活质量,又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城市形象。部分小区和农贸市场、学校周边乱设摊点现象屡禁不止,城区主干道、学校周边路段早晚高峰期交通拥堵状况没有明显改观,城市停车难、乱停车现象十分突出。此外,还存在部分市民文明意识较差,闯红灯等不文明现象屡禁不绝,广大群众参与垃圾分类收集的自觉性不够等现象。
四是城市文化还需进一步彰显。文化特色需要“擦亮”,城市建筑、道路、桥梁、河流等命名缺少文化包装和文化内涵,生态文化、绿色文化、红色文化、古代文化等丰富的文化资源未能有效融入城市建设与管理工作中,城市品位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加快提升我县城市品位的几点建议
要全面落实国家关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战略部署,深入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造城”与“宜人”并举原则,按照“四个城建”和文明城市创建的部署要求,打造精致城市,强化精细管理,加强统筹推进,更好地促进“四个宝应”建设。
1、切实加强规划引领,不断做优城市。城市发展,规划先行。提升城市品位,彰显特色魅力,必须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编制各类规划,实现城区控制性详规全覆盖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总体规划、国土利用规划等“多规合一”,更好发挥规划引领作用。城市各类规划编制要接地气,可邀请被规划企事业单位、建设方、管理方参与其中,邀请市民代表参与调研论证,力求规划的科学性、广泛性、统一性。要积极顺应城市加速扩张的现实需要,根据中小学校、住宅小区等具体布局,以及市民健身锻炼、机动车增长等客观实际,超前规划商业综合体、休闲广场、文化场馆、路网体系、停车场等城市配套服务和公共设施项目。对于涉及城市建设管理相关的住建、城管、规划、国土、房管以及供电、电信、移动、联通等部门单位,要努力加强项目规划调研论证、建设管理过程中的联系沟通、协调配合,力求规划建设的有效衔接、高效实施。同时,进一步强化规划的法定性、严肃性和延续性,切实发挥规划的综合调控和龙头指导作用,确保城市建设项目严格按规划组织实施,坚决避免建设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2、着力完善服务功能,不断做精城市。要确立“以人为本、以人为先”理念,按照精致精细要求,完善城市服务功能,方便市民生产生活,以功能提升实现品位提升。要加快推进古城、旧城、新城协调发展,古城建设要按照先导区规划建设要求,加快古街巷、古遗存、古民居修复步伐;旧城改造要把老小区、老片区等“五老”作为改造提升的着力点,逐步解决旧城功能弱、环境差的问题;新城建设要注重品质形象,突出基础设施、功能配套、环境打造,从而推进古城、旧城、新城协调发展、融合发展。围绕增强城市配套功能和服务功能,以公路交通、桥涵闸洞、水厂扩容、地下管网、绿化广场等为重点,排定每年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重大项目,高水平设计,高强度投入,高标准建设。要高度重视城市风貌塑造,科学规划好城市重要节点和核心区域建设,对新建住宅小区建筑、城市综合体项目甚至每一栋单体建筑,都从造型、色调等方面进行严格把关,努力形成优美的城市天际线和竖向轮廓线,展示大气、高雅、靓丽的现代都市气息。要充分挖掘本地生态文化、历史文化、红色文化等各类文化资源,并在公园广场、道路桥梁、绿化景观等方面得以展示,进一步提升城市建设品味,形成独特风貌。
3、全面提升管理水平,不断做美城市。做美城市,不是简单的“加法”,而应着眼于提升硬件软件水平,推动建设管理并重并抓,最终实现城市外在形象和内在品质的整体提升。一是美化城市节点。要优化城市功能布局。将停车场、农贸市场、旧货交易市场、机动车修理场、摊点疏导点等建设纳入城市发展规划,积极打造配置科学合理、市场化运营的各类专业市场。要更新“城市家具”。主要包括邮电箱、公交站台、交通指示标志、广告牌、照明设施、花坛等城市环境设施。要提升城市视觉环境。主要是加强对城市主干道、主路口、主区域的灯光亮化、街景美化、城市绿化、沿街建筑物外立面等城市空间环境的升级改造。二是加强城市管理。要依托数字城管平台,整合公安、住建、规划、交运等部门城市管理方面的信息资源,建立统一的城市管理数据库和网络信息平台,集数据管理、动态监控、行动指挥、信息发布、投诉受理、便民服务等功能于一体,做到城市管理问题的快速发现、快速反应、快速处置、快速解决。对道路保洁、垃圾清运、清除小广告等管理事项,通过市场化运作,进一步提高管理效率,力求实现保洁的无缝隙、全覆盖、常态化。同时,建立城市管理市场准入制度,强化对各类服务企业的绩效考评,推动城市管理服务企业优胜劣汰,提升整体水平。要进一步创新城市管理方式,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长效机制,不断完善相关制度规定,着力打造规范、公正、透明、高效的城管新模式。三是强化队伍保障。要依据国家、省有关规定,以城市人口、面积等综合因素为标准,按照权责一致和讲求实效的要求,落实好城管执法队伍编制。着力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加快人才招录和培养工作,进一步缓解城市面积不断扩大、人口不断增加与城管执法力量严重不足的矛盾。切实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努力保障城管工作经费有效落实,不断提高环卫工人报酬待遇。四是营造良好氛围。有效发挥县城管委统筹协调作用,倡导党员干部、广大群众、中小学生积极参与城市管理执法互动活动,切实增强参与城市管理的意识和责任,自觉养成文明文雅的行为习惯。要通过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加强城市管理法律法规宣传,展示城市管理成就,推介先进模范事迹,曝光不文明行为。及时、主动回应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正确引导公众舆论,努力形成舆论宣传有力、群众认识到位、社会各界参与、部门通力协作、各方齐抓共管的城市管理氛围,为建设共同美好的家园打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Copyright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宝应县委员会。 版权所有 苏ICP备02064261号

电话:0514-88282106 邮箱:byzxbgs@126.com

地址:宝应大道88号 邮编:225800 技术支持:宝应县政务信息网络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