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根据县政协年度工作安排,今天我们主席会议的议题主要是如何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教育均等化工作。推进基本公共教育均等化,既是提高教育工作整体水平的关键措施,更是促进教育公平,提高人民群众满意度的必然选择。今天,我们一起协商和探讨,就是要通过群策群力,建言献策,为促进基本公共教育均等化工作参谋服务、宣传引导,推动落实。
会议的议程一共有五项:一是刚刚结束的对部分学校建设工作的视察;二是请县教育局主要负责同志代表县政府通报全县基本公共教育均等化工作情况;三是进行会议专题协商;四是请县政府杨县长作讲话;五是由我代表县政协讲几点意见。
现在进行会议的第二项议程,请县教育局主要负责同志代表县政府通报全县基本公共教育均等化推进工作情况。
......
下面进行第三项议程,请与会的同志,围绕基本公共教育均等化工作进行协商发言。
......
现在进行第四项议程,请县政府杨县长讲话。
......
今天的会议虽然不长,但通过视察现场,听取介绍和协商探讨,大家对基本公共教育均等化工作有了新的认识,新的了解。
长期以来,我县教育工作在县政府的领导、教育工作者的努力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下,走在了全市乃至全省教育工作的前列。特别是我县崇文重教、教育教学的成绩喜人,不少方面工作很有特色。在基本公共教育均等化工作方面,主要表现在五个“统”。
一是政策统领。为保障并推进公共教育均等化工作,县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制定了相关政策,明确目标,统筹兼顾,落实责任。教育行政部门创新举措,精于业务,工作成效明显。
二是投入统筹。克服地方财力相对薄弱和紧张的困难,坚持依法加大教育经费投入,教育拨款增长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大力实施城乡办学的基本工程和提升工程建设。近年全县校安工程投入就有4个多亿。调整和优化教育布局,全县初中校均服务人口4.15万,小学校均服务人口2.23万。
三是硬件统配。以创建区域教育现代化为目标,实施各类创建工程,提升装备水平,所有学校按省装备标准二类要求配齐设备,教育信息化建设标准较高。2012年,教育技术装备水平列全市第一。全县义务教育段学校全部达到省现代化学校标准,几所高中建设标准也很高。
四是质量统抓。开展城乡学校的互助共进,执行并完善政策,控制择校现象;在教师培训等方面向农村及薄弱学校倾斜。特别是“携手1+1,走向现代化”、教育教学“七统一”管理等活动,促进了学校间办学水平的共同提高;关爱弱势群体工作也做得较为扎实。
五是结果统一。近年来,我县各级各类教育都得到很好的发展,不仅高考等各类考试走在前头,而且素质教育等全面发展。先后被评为“全国阳光体育先进县”、“农村成人教育先进县”、“江苏省区域教育现代化建设先进县”、“幼儿教育先进县”、“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先进县”、“师资队伍建设先进县”等称号,连续七年被评为“扬州市教育工作先进县”。最近,省教育督导团专家组对我县创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所有这些,充分显现了我县在公共教育均等化方面做出的成绩。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应当清醒地认识到,我县公共教育均等化工作比照国家有关政策,与公共教育均等化的高标准看,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五个“不”。
一是认识相对不深。对实施公共教育均等化的认识还不够深,对攻坚克难解决热点问题的决心还不够大,特别是表现在义务教育段的择校现象还较严重,说明我们在均等化工作方面还存在不足。社会上,特别是学生家长对推进教育服务均等化还缺乏足够的理解与支持,一方面,要求均等化,一方面又助推择校热。
二是投入相对不足。我县的财政实际上某种意义上说是保吃饭、保运转的财政,从义务教育来说,由于城区学校学生数额的不断增加,农村生源逐年下降,现行的公用经费等标准已不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从非义务教育来说,高中和学前教育的投入严重不足。高中经费投入在全省52个县位列最末,幼儿教师工资低得可怜。我们的教育质量走在了前头,而经费投入却落在了后头。
三是队伍相对不全。表现在年龄大的教师多,年轻教师少;面临退休的教师增多,新生力量不足,教师队伍严重老化;新教师中优秀骨干少;主科教师多,音体美计算机等专业化教师少;幼儿园教师聘用的多,公办教师少。优秀骨干教师流失的多,流进的少。
四是布局相对不优。城区的小学初中,随着城市的发展变化,宝中即将搬迁,原有的教育布局已经不适应、不合理和不优化,特别是小学初中布局调整和扩展的矛盾突出,面临着新一轮的优化布局调整。
五是质量相对不均。虽然我县的教育教学质量总体走在前列,高考成绩有目共睹,为我们赢得了荣誉。但由于体制机制的原因,加之教育理念和管理的不同,校际之间教育教学的质量还存在差异。
针对以上问题,我再讲几点意见和建议,主要是在公共教育均等化工作中着重处理好五对关系。
一是在认识上要处理好均等与差异的辩证关系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一方面,我们要强化对均等问题的认识。公共教育服务的均等化是个关系到教育理念的问题,虽然在理论上不是个新问题,但是,它是教育平等、教育公平、教育民主问题的再讨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要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缩小区域差距”,这既是教育发展的任务,也是社会建设和管理的重要课题。基本公共教育服务的本质属性是公共性和公益性,其价值取向是公平、均等和普惠。这也直接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实际利益,教育公平是促进社会公平的“最伟大工具”。因此,促进公共教育服务的均等化是我们政府和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责任,也是社会各界的关注焦点。教育不均等情况的存在,需要反思我们的思想观念,反思我们的政绩观和办学思想。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以及社会各界要形成共识,积极作为,扎实推进。
另一方面,对教育均等化也要有一个科学的认识。公共教育服务的均等化不是简单的平均化和无差异化,不是简单的“削峰填谷”,而应当是“扬峰填谷”,应当对教育资源中的强弱双方进行优化配置,实现教育质量的高层次均衡;如果搞均等化了,教育教学的成绩却普遍下降了,这说明不是成功的均等化。因此我们既要尽力而为,又要量力而行,不断在均衡与不均衡中寻求平衡点。
二是在投入上要处理好落实政策与争取支持的关系
按照国家法律和政策规定,政府对教育的财政拨款增长应当明显高于财政性经常性收入的增长,教育投入增长比例要高于GDP增长比例,并且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教育费用逐步增长,保证教师工资和学生平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按照公共教育均等化的政策意见,在这些政策性经费保证的前提下,要对农村义务教育实施倾斜。同时,增加高中教育、职业教育、社区教育经费的投入,按标准征收职业教育和培训统筹经费。这些都是既定的国家省市有关教育投入的政策,我们应当不折不扣落实这些政策。由于不落实政策,或由于在政策与实际中没有找到平衡点,某些方面的矛盾将日益显露,例如,高中段学校债务问题,我们应研究对策,积极化解。
同时,要争取多方面支持。一是努力争取上级教育经费转移支付。苏中苏北结合部政策的重要方面也应当是教育经费转移支付的政策,我们应当努力争取;二是引导和鼓励社会资金投入教育。提高企业、行业、社会团体、公民个人对教育投入的积极性。土地出让经费要有一定比例用于教育事业,新建城市新区必须配套建设中小学、幼儿园。三是要完善教育捐赠政策,特别是对弱势群体的保障政策。
三是在布局上要处理好老城区与新城区的关系
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的过程,很大程度上是根据城镇化进程、人口分布特点和生源发展趋势,优化调整学校布局和资源配置的过程。应当将中小学、幼儿园布点纳入城镇近期详规、中远期建设总体规划之中。老区老城有一个资源整合和合理利用的问题,老区老城调整要考虑到历史文化文脉的延续和扩展,要遵循教育教学的规律和生源的方便,又要提高综合利用的效益和效果。同时,新区新城要承接老城老区学校资源调整,立足高起点规划和面向未来发展的需要。具体来说,要研究制定好宝应中学搬迁,与同步优化城区学校布局的问题。建议在实验初中迁入原宝中校区后,将原实验初中给画川初中办学。其他对老城区小学作相应的调整与利用。在城区的西北、东北、东南也应合理调整小学的规划。同时,应考虑新建开发区和新城基础教育学校。对于新建小区的配套学校及幼儿园建设,建议县政府出台相关政策,落实小区配套教育设施责任主体,做到配套学校与幼儿园与小区统一规划、同步实施、同步交付使用。
四是在师资上要处理好盘活存量与引进补充的关系
教师队伍的优化是公共教育均等化的重要方面;较高质量的师资队伍是高水平教育均等化的重要条件。要采取措施做好教师的稳定工作,特别是一线教师的稳定工作。要努力改善一线教师的待遇,逐步缩小与周边地区的差距。同时,通过用好奖教助教基金、设置名特教师津贴、重视人本关怀等,设法稳定教师队伍,留住优秀人才。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各镇生源情况已有很大差异。要结合教育布局调整的需要和教育均等化的要求,建立师资配置与管理的动态活化机制,这就要深化教育内部改革,进一步重视和加强教育系统人才存量资源的盘活与优化工作。例如,让教师从富余学段向补缺学段流动、从富余学校向补缺学校流动、从富余学科向补缺学科流动等。
要通过感情留人、事业留人、待遇留人,减少优秀骨干教师流失,同时要积极创造条件吸引优秀教师来宝应工作。要完善教师招聘机制,提高新招录教师质量。在保证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下,制定更能体现教师特点的招录方法,保证具有较高从教素质的人充实进教师队伍。招录教师时,同步考虑均等化问题。对镇区基层学校的招录,可实行捆绑式集体招录的办法,对招录教师进行公平公开公正的二次分配,让基层和薄弱学校及时得到师资补充。同时,应当重视并积极落实省市有关教师与校长的定期交流制度,以及对农村学校的支教制度。那种只是城上优秀教师下去上几堂课做法,与一个教师到农村学校教一年,其效果显然是不一样的。
五是在质量上要处理好自主发展与外力推动的关系
公共教育服务的均等化,说到底是使每所学校都办成优质学校。我们应当挖掘每所学校的发展空间,把老百姓家门口的学校办成新的优质学校,从而使老百姓认可并选择家门口的学校,选择就近入学。要鼓励学校尤其是质量相对薄弱的学校,充分依托自身的区域、人才等优势,着力打造本校特色,以特色增强办学实力和影响,努力吸引生源、稳定生源。这方面我县有一些创造特色文化的学校就很值得借鉴,打造一些特色学校也是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
要加强对相对薄弱学校的教育督导,特别是要更多检查和指导学生不愿上的学校。对学校发展和对办学行为的规范还应当有问责制度。在保证学校自主发展的基础上,通过开展组团办学和互助共进等办法,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组团办学,实际上是“扬峰填谷”,通过以强带弱、以好带差,放大龙头学校的示范辐射作用。互助共进,就是通过开展学校、年级、班级、教师等多层面的交流互助活动,促进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共同提升。
此外,我们还要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装备,深入开发利用信息资源,加大系统和软件开发升级力度,把开放式远程教育网络办好,真正使所有学校得到一样的信息资源和教学资源,在加快推动教育现代化进程的同时,实现公共教育服务的均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