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应县政协欢迎您!                 宝应县委宝应县人大宝应县政府宝应县政协  
  • 1
  • 2
您当前位置:首页/ 委员风采/

站内搜索:

踏遍千山人未老

 

——记县政协常委、扬州维尔电器公司总经理汪庚祥

作者:邰恂 王强              发布时间:2008-04-01

宝应县政协常委、扬州维尔电器公司总经理汪庚祥,30多年创业生涯中,踏遍祖国大江南北、山山水水。几乎可以说,除了西藏、台湾,全国其他省、市、自治区都留下过他的足迹。
  他以“宝应人要为宝应造福”的强烈责任,“路是人走出来的”执着信念,“人生能有几回搏”的创业激情,塑造出一个个带有传奇风格的人生故事,为企业的发展带来一次次生机。
  他年逾半百之际,舍弃安闲舒逸的生活,重新燃起二次创业的激情,迈开新的人生征途……
                  无悔的选择
  他是共和国的同龄人,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应当有幸福的童年。然而,复杂的家庭背景,给他带来的却是许多童年的不幸。
  伯父是国民党时期铁道工程技术人员,解放前夕去了台湾,汪庚祥的嫡亲大姐也随之去台。父亲是抗大分校毕业生,分配在镇江银行工作。解放初期因同学牵连遭受挫折,直到1978年平反。母亲单薄的脊梁背领着五个子女,艰难地维系着全家生计。
  生活的逆境,是激励强者的教科书。汪庚祥自幼学习用心,各门功课成绩一直名列全班前茅。课余时间,他十分喜爱看书。家境所限,买书看只能是奢想。爱动脑筋的他,想出了一着妙招:到县图书馆当义务管理员。这样既不用花钱,又能看到各种各样的书刊。从此,他像海绵一样吸纳着丰富的知识营养,这竟成了他的终身爱好,为今后的人生创业之路奠定了充实的知识基础。
  17岁那年,初中毕业的汪庚祥正处于孜孜以求、刻苦学习,憧憬着将来成为一名专家学者的年龄,他和一群热血青年满怀“上山下乡,炼一颗红心”的豪情,插队到东郊村务农。他出生于书香世家,一直在母爱呵护下长大,可劳动起来,一点不含糊,运肥、割麦,施肥、扬场……在东郊这片热土上,汪庚祥学会了独立生活,磨炼了百折不挠的意志,体会到了最朴实的劳动者的真情。他暗自决心要用自己的智慧和热忱回报家乡人民。
  1973年,插队8个年头的汪庚祥,招工到县办集体无线电元件二厂。不久,又随工厂划分进了新建的无线电厂。他从生产工人、办公室文秘人员,到厂工会主席,用心用情让每项工作有声有色,赢得全厂上下一片赞扬声。这期间,他关注最多的是工厂的生存发展。无线电厂虽是新建工厂,但老产品、老理念成了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到了八十年代中期,厂里亏损已达500多万元。危急之际厂领导选将布阵,派汪庚祥出任经营厂长,他欣然接任,一干就是20个春秋。
                  决胜于市场
  汪庚祥走马上任,背着厂里生产的收音机、扩音机,踏上了寻觅市场的漫漫长征。80年代国内交通十分拥挤,乘汽车、火车经常是从起点站到终点,到了目的地住火车站、睡浴室是家常便饭。一次次苦吃了,路跑了,钱花了,市场依旧茫茫,工厂濒临倒闭的情势愈来愈紧迫。情急之下,他找到了上海轻工设计院,专家指点:抓住全国烟厂技术改造的大好机遇,研制新型烟机生产线配套产品。他如获至宝赶回工厂,组织人马日夜奋战,终于试制成功全国第一家烟机的“三柜”控制系统,取得了国家“烟机控制配套产品”的专利资质,并获得了国家轻工业部“科技进步发明奖”,江苏省科技发明“铜牛奖”。此后,厂里每年都研制出3至4个新产品,形成滚动发展模式。
  有了新产品,并不意味着就有了新市场。90年代初,企业进入了最具挑战的时期。那年春节前夕,汪庚祥顶着茫茫大雪,乘车赶往内蒙古呼和浩特,准备把新产品打入一家大型卷烟厂。火车上不期而遇,认识了安阳烟厂的总工,一番聊天,汪庚祥了解到老总是镇江人,便热情介绍了父亲在镇江工作的往事,一下子“家乡人”、“镇江缘”拉近了两人的感情,成了“一见如故”的好友。当总工听了汪庚祥出差缘由,一下子表态:厂里技术改造,优先考虑宝应产品。很快一笔1000多万元的定货合同握到了他的手里。喜讯传到厂里,上下欢腾,挂横幅、放鞭炮,敲锣打鼓欢迎汪庚祥凯旋。多年营销生涯中,他不仅善于捕捉“商情”,他更注重培育“情商”。每到一地,每交一友,他十分关注各地的民情风俗和各人的爱好习惯,这样人们在感情上乐意接受他。
  身为经营厂长,汪庚祥多年保持爱看书学习的良好习惯,出差在外,再苦再累,回到宿舍第一件事就是看书。同时,他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亲自参加厂里新产品研制实践,掌握第一手资料,这使他在营销市场上如虎添翼。一次在常德举办的全国项目招标会上,他带着两名技术员组队竞标。几轮下来,最后抗衡对象竟然是富有实力的“仁恒”集团,对方教授、专家、硕士研究生就是十几位。强势之下,汪庚祥扬长避短,凭着对产品性能的熟练和专业技术精尖的优势,终于取得了标书,轰动了国内业界。
  汪庚祥不仅强于挂帅出征,亦精于带兵布阵。为了牢牢把握国内营销市场,他从培养营销队伍入手,制定出“主攻上海,面向全国”的方略,把全国分成6个区域,定人员队伍;亲自为培训班授课,从南北特征、风俗民情,到公关礼仪、行为心理;从客户资讯,到沟通细节一一精心传授。通过两年实践磨炼,再上岗定位。
  多年下来,培育出了一支能征善战的营销队伍。
                  再燃创业情
  俗话说:光阴不饶人。伴随着企业改制的大潮,汪庚祥又一次被推到了人生道路抉择的十字路口:是安享功成名就的幸福,还是体现人生价值,开辟二次创业之路,他选择了后者。
  汪庚祥二次创业的消息一传开,方方面面反应强烈。美国的哥哥,台湾的姐姐打来越洋电话,劝他安享清福,不要冒风险。南京汽车制造厂、金陵船厂纷纷以高薪聘请他发挥专长。爱人和女儿舍不得他再走南闯北,吃辛受苦……
  此时此刻的汪庚祥割舍不下的是与烟草人的缘份,一些烟草老朋友不断打电话关心他的近况,舍不得他离开;他梦萦魂牵的是同仁们含辛茹苦培育成长、就象自己的孩子发展壮大的企业;更让他难以忘怀的是同甘共苦,同舟共济的员工们……他与几位并肩创业的老伙伴一合计,心往一处想,再圆创业梦。
  万事开头难,二次创业难上难。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面对资金、市场、生活等诸多难题,汪庚祥带领大家发扬“自强不息”传统,上靠党委政府,下靠全体同仁,外靠业内朋友,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
  千难万难,办企业没有资金真难。他和几位副总带头出资,多渠道筹集50万元资金,挂靠扬州瑞尔电器公司,走合资创业之路。
  二次创业意味着Ô有产品、市场资源都已转让,一切都得从头越。他充分发挥市场信誉好,开发新品强的优势,一方面与上海烟厂等一批老客户保持联系,畅通新品市场;一方面组织力量开发新产品。05年组建新班子,06年通过技术创新,取得了三个国家级新品专利。07年又拿到了2个国家级新品专利。与此同时,他开拓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新的技术合作,为企业的发展储备了高新技术资源。
  新办企业,生产生活条件差可想而知。新厂设在距县城40里路程的范水镇。每当遇到困难时,他总是鼓励大家要充满信心。同时,他精心安排好员工生活。有时赶制产品加夜班,他都派人多加几个菜,安排专车接送回家。关爱是互动的,再苦再累大家心里热乎。副总陈兰柯负责技术,经常同工人加班到深夜。
  辛勤耕耘,换来了初步收获,06年新厂烟业配套产品实现200万元产值,07年达800万元。同年被评为“江苏省高科技企业”、“江苏省科技创新企业”。
                  一片赤诚心
  凡是与汪庚祥打过交道的人,都会对他留下诚信、亲和、热心、忠厚的深刻印象。大家从心里热情地称呼他“大汪”。
  他担任厂工会主席期间,一直处处为工人着想,帮工人说话,为工人办事。Ë家当家的出差,他帮代充煤气。一位工人家孩子上学遇到难题,他出面与教育部门协商。工人们有什么话,都愿意找他讲讲。同时,想厂领导所想,急厂领导所急,帮厂领导办事。为提高工人素质,工会积极抓职工培训,办起了全县第一家师带徒培训班。他还经常组织员工技术比赛,等级考核等等,厂工会工作红红火火,有声有色。
  他当经营厂长以来,哪位采购人员过生日,他总要打个电话、或到所在地欢聚祝贺一下。到外地出差,他把厂里在外上学的孩子聚到一起吃顿饭,送些水果,送几本书,孩子们都亲呢地称他“汪大叔”。厂里工人师傅到外地烟厂安装调试设备,他帮助买生活用品,到厂方交涉安排好生活,让工人师傅在外如在家。而他自己干经营厂长20年,只在家度过一个生日。
  他身为一名台属,是政协宝应县第六届、七届、八届、九届、十届、十一届、十二届的委员,并当选为十一、十二届县政协常委,自84年参加县政协以来,他热忱关心祖国统一大业,保持与台亲人的联系,积极参政议政。由于他综合素质好,办事能力强,群众威望高,善于团结关心台侨界朋友,热心台属联谊会建设,2005年当选为县台属联谊会会长,2006年被授予全国侨联服务经济先进个人。多年来,他按时参加政协常委会及台侨工作组的相关活动,积极建言献策,切实履行一名政协委员参政议政的职能,提出多项有质量的参政提案。07年一天,他在去范水的路上,发现运河东堤脚建有一座废酸池,立即停车察看,意识到一对大堤有腐蚀损害,二会污染南水北调的水源,当天写了专题提案。
  一个著名企业家说过:把每一件平凡的事情做好就是不平凡。汪庚祥走过的和正在迈步的正是一条平实而不平凡的人生之路。
 
 






Copyright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宝应县委员会。 版权所有 苏ICP备02064261号

电话:0514-88282106 邮箱:byzxbgs@126.com

地址:宝应大道88号 邮编:225800 技术支持:宝应县政务信息网络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