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应县政协欢迎您!                 宝应县委宝应县人大宝应县政府宝应县政协  
  • 1
  • 2
您当前位置:首页/ 委员风采/

站内搜索:

扬州日报:卢之云,感恩之心打造“电磁线巨轮”

 

为公益事业捐款500多万,助150多名下岗职工重新就业

作者:记者 张飞越              发布时间:2014-06-06

一进卢之云的办公室,就会看到四张照片——李嘉诚、松下幸之助、胡雪岩和比尔•盖茨。“虽然他们经营之道不同,但都有一个共同的品质,那就是感恩。”卢之云感慨,没有党和人民对我的培养,就没有今天的我,“只有懂得感恩的人才是富足的人。”

卢之云,现任江苏迅达电磁线有限公司董事长。在公司里,卢之云更习惯员工称呼他卢书记,“这比喊卢总更亲切,我始终没忘记自己是一名党员、一名基层党支部书记,党的建设已经深深融入了我们的企业管理之中,我要通过企业反哺社会。”


 

感恩过往

功成名就不忘创业之初


 

1996年底,原宝应沿河镇铜材厂由于经营不善倒闭。时任企业党支部书记的卢之云深感愧疚,“不甘心、遗憾,感觉对不住党和政府,对不住全厂职工。”

留下来还是另起炉灶?卢之云经过一番酝酿与筹备,于1997年11月挂牌成立江苏迅达电磁线有线公司。“当时有两个数字我记得很清楚,16和300。”卢之云解释道,公司仅有16名员工,一间300平方米的厂房。“就在那样的条件下苦干了两年,第二年销售额达到500万元。”

“创业之初,资金和技术是阻碍我们发展最大的瓶颈,1998年到1999年是迅达最艰难的一段时期。”卢之云说,创业之初最要感恩的是句容电磁线专家董总。“我多次赴句容,终于将他请来,他的加盟无疑是雪中送炭,企业很快走上了正轨。”

“当年厂里的老员工现在已成长为迅达的中坚力量,我们亲如兄弟。”卢之云对创业之初给予过自己帮助的人都铭记在心,“我坚持用感恩的心对待当年为这个企业默默付出的每一个人。”

2000年11月,迅达买下原铜材厂的厂房和设备,当年实现开票销售2000万元,利税300万元。到2002年底,迅达实现产值5000万元,利税500万元。“谁会想到当年一个仅有16人的小作坊,能做到如此规模?但我心里知道,没有党和政府的支持,我不会有今日的成就。”


 

感恩当下

质量之本铸就品牌之根


 

企业光有规模和产量,但产品质量不过硬,那么这个企业就根本无法生存。

2003年,卢之云开始二次创业,而这第二次创业的“根”就是产品质量。卢之云根据纸包线扩大生产的要求,推出了国内先进的连续挤压生产线,还新上了一条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换位导线生产线。“这样一来,不仅产品质量有保证,产量也比过去提高了四倍之多。”

百密难免一疏。有一次,迅达发往山东青波变压器有限公司价值百万元的产品,质量性能指标出现偏差。“公司当即决定停发这批产品,并与客户联系,主动承担违约责任。同时加班加点,以最快速度赶制高质量的产品送到客户手中。”卢之云说,产品质量是对客户负责,更是对自己负责。

事业上的成就也为卢之云带来一系列荣誉。“这是党和政府对我的肯定,我会加倍珍惜。”卢之云说,“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情”,不管企业多大,回报社会都是肩上义不容辞的责任。

几年来,迅达累计上缴国家和地方税收7000多万元,为社会公益事业捐款500多万元,帮助150多名下岗职工重新就业。


 

常怀感恩

创新之钥打造电磁线巨轮


 

面对国内电磁线行业“僧多粥少”带来的残酷竞争,卢之云清醒地认识到,要想成为行业“领头羊”,必须靠创新来“领跑”。

在广泛调研市场后,卢之云决定从产品创新、转型升级入手,进军油浸式变压器市场。从干式变压器到油浸式变压器,再到电机、高铁、风电等领域,迅达赢得了一个又一个先机。

10年来,迅达先后建立了省级工程研究技术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开发了10多项国家级、省级新产品,获得了省著名商标和30多项国家专利产品及技术,8次参与国家行业标准修订……“没有疲软的市场,只有疲软的产品,产品的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动力。”卢之云说。

企业的创新归根结底要靠员工去实现。卢之云说,“做企业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为员工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党和政府对迅达如此支持,迅达的同事们又是如此地拼搏,十六岁的迅达是正在茁壮成长的少年,明天将不可限量。”卢之云的双眼炯炯有神,作为“电磁线巨轮迅达号”的领航者,他正带着感恩之心扬帆启航。


 






Copyright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宝应县委员会。 版权所有 苏ICP备02064261号

电话:0514-88282106 邮箱:byzxbgs@126.com

地址:宝应大道88号 邮编:225800 技术支持:宝应县政务信息网络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