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应县政协欢迎您!                 宝应县委宝应县人大宝应县政府宝应县政协  
  • 1
  • 2
您当前位置:首页/ 学习园地/

站内搜索:

罗志军:始终坚持改革创新 奋力推进“两个率先”

 

作者:中共江苏省委书记 罗志军              发布时间:2011-06-13

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催生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支撑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改革开放30多年来,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党坚持以改革创新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谱写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篇章。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已经成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精神旗帜。这一伟大精神在江苏大地深深扎根,有力推动着“两个率先”(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事业发展。
  改革创新是当代中国时代精神的核心
  时代精神是一个社会最新精神风貌和社会风尚的综合体现,反映着社会发展方向,引领着时代进步潮流。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当代中国人精神气质的集中写照,是激发社会创造活力的强大力量。
  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植根于改革开放伟大实践。1978年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开启了改革开放的时代序幕。进入新时期,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每一个重要阶段,我们党始终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发展着的实践,高度尊重人民首创精神,不断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推动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从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到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从突破计划经济体制到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东部率先到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从沿海开放开发试点到沿江沿边逐步推广,从经济领域到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全方位、深层次、宽领域的改革开放全面展开。改革开放的伟大进程,既是通过体制机制改革释放发展活力的物质文明建设过程,也是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凝聚共识的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正是在这一时代背景下和社会基础上孕育形成的。
  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奏响了新时代的最强音。在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历程中,我们党培育形成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知难而进、一往无前,独立自主、艰苦奋斗,勇于探索、敢闯敢干,锐意改革、务求实效等一系列体现时代特征的思想观念和精神风尚。在这一系列思想观念和精神风尚中,改革创新居于核心地位,贯穿于改革开放的全部实践,贯通于时代精神的各个方面。在实际生活中,改革创新突出表现为一种突破陈规、大胆探索、勇于创造的思想观念,表现为一种不甘落后、奋勇争先、追求进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表现为一种坚韧不拔、自强不息、锐意进取的精神状态。
  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既是对改革开放实践经验的概括提升,又是对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理论品格的坚持发展,也是对中华民族革故鼎新、富于进取优良传统的传承延续。它顺应当今世界大势和时代潮流,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前无古人的历史伟业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并深深融入人们的思想意识和社会心理,成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强大精神支撑。
  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在江苏的生动体现
  改革开放以来,江苏人民以时代精神为引领,不断冲破妨碍发展的思想观念,破除束缚发展的陈规旧习,革除影响发展的体制弊端,取得了辉煌的发展成就。按照中央确定的现代化建设总战略,上世纪80年代脱贫致富,90年代翻两番奔小康。进入新世纪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树立更高的追求,把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确立为发展的总定位、总目标。经过努力,全省现已总体上达到省定全面小康指标,苏南等地开始向“第二个率先”进军。江苏人民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开拓现代化事业和“两个率先”之路的成功实践,生动诠释了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解放思想,创新理念,铸就新时期江苏精神。改革开放以来,江苏人民坚持以解放思想为先导,先后冲破“两个凡是”思想禁锢、打破姓“社”姓“资”等思想束缚、突破传统发展观念的困扰,相继催生了“张家港精神”、“昆山精神”、“华西精神”等众多符合时代潮流、体现地域特色的先进典型,并凝炼升华为以创业、创新、创优为核心的“三创”精神,成为新时期江苏思想文化的主流,成为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在江苏最具体、最鲜明的象征。
  自加压力,奋勇争先,勇担“两个率先”时代重任。改革开放以来,江苏人民自觉担当起率先探索、率先发展的时代重任。80年代,苏州六个方面的探索和成就得到邓小平同志的高度评价,并由此坚信“四个现代化希望很大”。新世纪以来,江苏立足全国发展大局,牢记江泽民同志、胡锦涛同志要求实现“两个率先”的殷切期望,先后提出“三发展”、“四优先”方针,在全国率先制定省一级全面小康指标体系,为推动东部率先发展、中西部跨越发展、全国区域协调发展探索新路。张家港人率先喊出“团结拼搏、负重奋进、自加压力、敢于争先”的口号,昔日的贫县弱县一跃成为全国闻名的强县,张家港精神和经验一时广为传扬。昆山人勇做全面小康之路的探索者,成为全国小康第一县,率先展示出全面小康的现实模样。
  敢闯敢试,破除陈规,勇于创新体制机制。江苏的发展始终贯穿着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80年代,突破计划经济体制束缚,加快推进工业化。90年代以来,积极推进国企改革,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放手发展民营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得到建立和完善。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为基础,不断建立健全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突破传统发展模式,加快经济转变发展方式,行政体制改革日益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亮点纷呈,社会管理体制创新步伐加快,服务型政府和行政效能建设水平显著提升,商务政务体制环境优势赢得广泛赞誉。
  开放借鉴,兼容并蓄,展示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开放也是改革”。开放是江苏鲜明的特色和优势。开放促进改革,开放推动创新。开放的理念和心态,促进江苏人民勇于从多样文明中汲取营养,善于从发达国家、兄弟省市取长补短,在开放包容中赢得优势,在学习借鉴中求得进步,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长期位居全国前列。中新合作苏州工业园区在借鉴新加坡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成为中外合作和园区建设的典范。改革创新赋予江苏人民开放借鉴、兼容并蓄的精神气质;开放包容又进一步营造出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文化氛围和政策环境,推动着更深更广的改革创新。
  在进一步改革创新中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
  当前,江苏的发展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胡锦涛同志要求我们继往开来,坚持“两个率先”,在新的起点上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并对我们提出了“六个注重”的新要求。不久前召开的江苏省委十一届十次全会提出,要深入贯彻落实胡锦涛同志的重要指示,牢牢把握“十二五”发展的主题主线,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全面落实“六个注重”、全力实施“八项工程”、又好又快推进“两个率先”,不断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
  推动发展更科学。科学发展是“两个率先”的根本保证。只有发展更科学,才能又好又快推进“两个率先”。推动发展更科学,必须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更新发展理念,创新体制机制,转变发展方式。应毫不动摇地坚持发展这个第一要务,把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与率先发展更好地统一起来,进一步增强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下功夫,坚定不移推进结构调整和自主创新,突出发展创新型经济,突出发展现代服务业,着力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由粗放式增长向集约型发展转变,努力实现由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的跨越。
  推动社会更和谐。社会更和谐是社会建设的方向和目标,改革创新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必由之路。社会更和谐主要体现在社会更稳定、矛盾更缓和、基层基础更扎实等方面。推动社会更和谐,必须大力弘扬改革创新精神,着力完善社会管理工作格局,积极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切实提高管理的科学性。应深刻把握社会稳定与社会和谐的内在关系,在保持社会稳定的基础上增进社会和谐;深刻把握社会矛盾与社会和谐的内在关系,在化解社会矛盾的基础上增进社会和谐;深刻把握基层基础与社会和谐的内在关系,在夯实基层基础工作的基础上增进社会和谐。
  推动文化更繁荣。文化更繁荣是文化建设的方向和目标。文化是最需要改革创新的领域之一。实现文化更繁荣,就是进一步增强思想文化的凝聚力引领力、增强文化事业产业的发展活力、增强文化人才队伍的创造力。应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进一步打造新时期江苏精神,充分发挥文化教育人民、引导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着力增强文化发展活力,完善鼓励文化创新的政策措施,全面建成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着力提升文化产业竞争力,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做大做强文化企业,尽快使文化产业成为支柱产业。
  推动生态更美好。生态文明是“两个率先”的重要内涵,正在成为江苏发展的一个重要品牌。推动生态更美好,必须弘扬改革创新精神,以新理念认识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内涵,以新思路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良性互动,以新要求评判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效,切实增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应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更大力度落实环保优先、节约优先方针,更大规模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大力推进资源节约,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做到不以牺牲环境换取经济增长;持续改善环境,强化环境管理制度和能力建设,不断提升城乡环境质量;维持生态平衡,加强重要生态功能区保护,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和建设工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持续提高人民群众的环境满意度。
  推动人民更幸福。人民更幸福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目的,是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核心的集中体现,必须贯穿于“两个率先”的全过程。人民更幸福,主要体现为人民群众的权益得到更充分的尊重和保障、期盼与愿望得到更有效的实现和满足、生活的满意度和幸福感普遍提高。推动人民更幸福,应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理念,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不断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全面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感。人民更幸福,增加收入是基础。应把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作为重中之重,把实施“居民收入倍增计划”作为最大的民生实事,千方百计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缩小不同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人民更幸福,健全完善的公共服务是保障。应大力构建公共服务体系,加大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力度,让人民群众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Copyright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宝应县委员会。 版权所有 苏ICP备02064261号

电话:0514-88282106 邮箱:byzxbgs@126.com

地址:宝应大道88号 邮编:225800 技术支持:宝应县政务信息网络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