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应县政协欢迎您!                 宝应县委宝应县人大宝应县政府宝应县政协  
  • 1
  • 2
您当前位置:首页/ 调查研究/

站内搜索:

挖掘运河文化精髓 加快传承利用步伐

 

作者:九三学社宝应支社              发布时间:2018-02-20

京杭大运河由史以来,一直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重要命脉,对国家的统一、经济的繁荣、文化的融合以及对外开放和国际交往都发挥过不可取代的巨大作用。由运河而派生出的文化符号、文化资源、文化精神十分深厚和丰富。近年来,更因成功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而使运河文化的保护利用逐步升温。宝应大运河作为扬州古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认为,挖掘、研究运河文化资源,赋予时代精神内涵,构建宝应运河文化旅游带,对于拉动区域社会、经济、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一、加强对运河文化传承利用重要性的理解

挖掘运河文化、打造运河文化、构建运河文化带,既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发展的需求,更是人民群众的渴求。

1、加快运河文化的传承利用,是实施党和国家发展战略的具体行动。大运河的历史传承着中华民族的历史。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北京通州运河时特别指出,保护运河文化是沿岸城市的共同责任,并在中办关于运河的调研报告上亲笔批示,要求把大运河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国家有关部委正在制定大运河五年保护利用规划,将运河保护利用上升为国家战略。省委、省政府刚刚召开的全省运河文化带建设推进会,对讲好运河新故事、交好江苏新答卷作了专题部署。

2、加快运河文化的传承利用,是发挥扬州大运河保护牵头城市作用的有效支撑。运河文化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扬州作为大运河保护的牵头城市,成为世界运河博览会的永久会址。大运河的成功申遗,进一步提升了扬州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中办的调研报告又专门提出把扬州作为建设运河文化带的示范城市。宝应作为扬州大运河的一个重要县份,应主动融入、顺势而为。

3、加快运河文化的传承利用,是建设江淮生态大走廊的重要构成。江淮生态大走廊建设去年已纳入国家规划,是呼应国家淮河入江水道整治工程、国家长江经济带战略、保障南水北调(清水北送)的重点工程。挖掘运河文化、建好运河文化带是建设江淮生态大走廊的重要范围,也是需要实施的重点任务。通过运河文化的保护利用,就能为江淮生态大走廊建设增加文化魅力。

4、加快运河文化的传承利用,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必然要求。党的十九大报告对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论述,凸显了党和国家对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视。而加快运河文化的传承利用、加强运河文化带的高品位建设,为人民群众提供观光、健身、休闲的良好生态环境,正是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生动实践。

二、宝应运河文化的价值和地位

千百年来,宝应古运河充分发挥营造自然生态环境的润泽作用,构建交通、水利网络的中枢作用,兴盛城市集镇的依托作用,富含人文风情的孕育作用,创造了辉煌灿烂的运河文化。

1、宝应大运河是运河文化的凝聚地。从扬州瓜洲到淮安末口的古邗沟,是京杭大运河的起源。而宝应大运河在古邗沟中占有十分独特而重要的地位,是古邗沟的主要命脉,有最早得名、连接湖泊最多、河道变化最大等若干个“之最”,历史上曾经东西南北皆运河,是运河的重要凝聚地,刘宝楠记载的从古邗沟到现代大运河的“邗沟十三变”全部发生在宝应。

2、宝应大运河是地方历史文化的孕育者。悠久的岁月、独特的区位和富庶的物产、便利的交通,使古运河成为一条人文资源丰厚、历史遗存遍布的文化长廊。宝应县城更是因运河而生、因运河而兴。许多帝王将相和文人墨客曾游览并驻足宝应,留下了许多动人的传说和千古佳话,元朝初年马可波罗从大都(今北京)沿运河南下入境宝应,对当时的宝应风景及风土人情做了详细笔录,并载入了他的游记《东方见闻录》。

3、宝应大运河是时代沧桑巨变的见证人。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将京杭大运河列为重点发展的内河航运主干线之一。改革开放以来,运河建设的步伐日益加快,发挥着巨大的运输、灌溉、供水、防洪、旅游等综合效益。新世纪宝应大运河又肩负南水北调新使命,扬州古运河成为东线工程的始端。历经沧桑、饱受风雨后的古运河,经过治理开发,必将重新焕发出青春活力,给运河流域的经济、文化的发展带来新的契机。

三、我县运河文化传承利用工作的现状特点

近年来,我县十分重视大运河保护管理和运河文化的发掘工作。一是以成功申报争品牌。2014年大运河遗产成功申遗,我县明代刘堡减水闸和运河主线(宝应段)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重要组成部分,提升了我县运河遗产的整体价值,充分显示了我县运河文化生态的基础。二是以项目建设造环境。先后实施运河两岸生态修复、航道整治、新建驳岸等工程,并建成绿化景观5处。大力实施城区运河风光带工程,完成运河一期风光带工程(城区取水口至跃进洞段),正在抓紧实施二期工程(跃进洞至叶挺路段),并同步实施运河路改造工程,打造城区1.7公里、近10万平方米的集健身、休闲、观光于一体的开放式滨河公园。三是以集中展示塑形象。去年,县博物馆专门建立大运河文化展示中心,对运河文化进行专题陈列布展,系统介绍宝应运河的历史渊源、时代演变、个性特色等,利用展牌、多媒体、模型等多种形式,使广大观众对运河文化有更直观、更全面的了解。四是以研究论证打基础。近几年,有关部门和社会文化人士在研究运河文化方面挖掘了部分史料、整理了研究文章、取得了一些效果,尤其是前一段时间,县政协领导牵头组织社会文史人员,开展运河文化调查研究,为系统挖掘运河文化精髓开了个好头。

但总体上讲,运河文化资源的研究和利用相对滞后一是研究主体和方法单一,历史文化研究局限于少数人,尚未形成相应的社会合力,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单一,导致成果比较零散。二是对历史文化的研究局限于具体文化形式(物质方面)、文化成就等技术层面,很少进行历史文化价值、精神、实质等非技术层面的思考与研究,因而难以达到应有的广度和深度。三是重视历史文化实物的收集、保护,忽视创新、开发和利用,难以对地方经济产生拉动力。四是在大运河风光带和城市生态建设过程中,对运河文化的嫁接和融合显得非常不足。

四、加强运河文化传承利用工作的对策建议

为有效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和省市关于大运河保护利用的指示精神,更好地挖掘和利用宝应运河文化,为打造运河文化带提供坚实支撑,我们建议:

1、加强领导,推动运河文化研究。建议将运河文化带建设列入全县发展战略,把运河文化课题的调研论证工作上升为县级层面。要搭建领导班子,加强对运河文化研究的组织领导,保证运河文化研究的正确方向。健全工作机制,明确各职能部门的工作职责,形成既分工负责又协同运作的良好格局。成立研究组织,动员社会力量和文化人士积极参与,制定方案,明确目标,分类推进。还要提供必要的研究经费,为打造运河文化提供有力的物质保障。

2、加强挖掘,提炼运河文化精髓。在挖掘解读时,要注重运河文化的整体性,系统收集整理有关宝应运河文化的完整史料,对运河文化的演变史要有总体把握。注重运河文化的独特性,有效避免运河文化研究同质化现象,侧重研究、挖掘宝应运河文化的个性、特色、亮点。注重运河文化的适用性,挖掘的目的是为了利用,而利用又是最好的传承和保护,因而在挖掘解读时要同步思考如何利用。同时,把好史料收集、分析解读、编辑出书等各个关口,争取快出成果,出好成果。

3、加强利用,彰显运河文化魅力。要将运河文化研究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相关产业。把运河文化与运河风光带建设结合起来,在风光带项目中吸收运河文化元素,渗透文化内核,使运河风光带尽显历史文化神韵。把运河文化与古城保护工作嫁接起来,使“因运而生”的古城增添运河流动的文化。把运河文化与江淮生态大走廊建设融合起来,进一步提升江淮生态大走廊的文化含金量。把运河文化与旅游业互动起来,积极争取扬州运河旅游线路向宝应延伸,并做好与淮安运河的衔接、对接。

4、加强宣传,扩大运河文化影响。要加强对运河文化传承利用的社会宣传,利用会议、媒体等提高社会知晓率,在全社会形成大家都关心、支持和参与运河文化传承利用的浓厚氛围。把宝应运河加入到整个京杭大运河的研究行列,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适时开展有一定影响的研讨、纪念、发布等活动,通过同行交流、相互比较,体现特色、共同促进,进一步扩大宝应运河文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Copyright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宝应县委员会。 版权所有 苏ICP备02064261号

电话:0514-88282106 邮箱:byzxbgs@126.com

地址:宝应大道88号 邮编:225800 技术支持:宝应县政务信息网络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