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应县政协欢迎您!                 宝应县委宝应县人大宝应县政府宝应县政协  
  • 1
  • 2
您当前位置:首页/ 调查研究/

站内搜索:

【大会发言选登】②强供给 促均衡 奋力推动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

 

作者:县政协教育体育组              发布时间:2023-02-21

       近年来,我县聚焦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目标任务,强基础,补短板,优结构,提质量,持续夯实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根基,努力办人民满意的高品质“好教育”,打造“优教宝应”教育新品牌。

       一、工作成效

       1、教育保障有强化。我县义务段学校现有小学35所、初中25所、特校1所,学生5.1万人、教职工4500人。2022年预算投入11.2亿元,比上年增加3916万元;义务教育教职工人均月工资比上年增长约380元。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和资金支持,共获省补经费近3000万元。

       2、教育布局有优化。城西实验学校一期工程交付使用,新城实验学校、实验初中西校区、实验小学教学楼等项目建设有序推进。

       3、教育信息化有提升。近三年投入6000多万元实施教育信息装备提升工程,教育技术装备水平由省二类向省一类迈进。

       4、教育人才有增加。2022年新增省“333培养工程”推荐对象4人,获评扬州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2人。

       5、教育公平有推进。城南、城中小学合并办学,建立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发展联盟16个。县外随迁子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100%入学。“划片招生、就近入学”制度严格执行。“双减”工作深入开展,民办义务教育进一步规范。

       二、存在问题

       1、城乡教育布局还需优化。一方面,乡镇学校生源持续减少,学校有“空心化”趋势,特别是山阳、鲁垛等镇生源锐减,办学规模缩小,生均教育资源占比较高。另一方面,城区教育资源还不丰富,部分学校办学条件严重不足,布局呈现“西多东少北疏南缺”的特点,尤其是实验学区、城南新城和开发区,生源爆满,学位紧缺,班额较大。

      2、城乡教师队伍亟待加强。一方面,教师年龄老化问题日益严重、结构性缺编问题非常突出。音体美、科学等学科老师总体数量不足;城区热点学校因学生数增加,造成语数教师紧缺。另一方面新招聘青年教师在乡镇学校难扎下根,部分优秀教师还被外地高薪聘走,我县教师队伍面临人才外流、队伍断层的困窘局面。

       3、素质教育推进尚不均衡。部分学校由于教学硬件不足、教师思想陈旧、教学方式单一,以及家庭教育缺失,导致学校优质资源不足、学生学习动力缺乏,整体教育质量相对偏低。受中考“指挥棒”影响,应试教育思想根深蒂固,素质教育实施研究还不够深远、水平还不够高、特色还不够明显,“双减”工作任重而道远。

       三、相关建议

      1、统筹规划,优化资源配置布局。一是要加强组织领导,统筹布局规划。将教育局纳入县规委会成员单位,教育项目建设征求教育部门意见,提高教育布局的合理性。二是要加快重点工程建设,化解学位困境。加快新城实验学校、实验初中西校区、实验小学教学楼等工程项目建设进度,确保如期交付使用,有效缓解城区重点学校生源爆满、学位不足问题。三是要加紧老旧学校改扩建,满足功能需要。针对乡镇学校“空心化”现状,建议除重点镇外,其他镇学校主要通过维修和少量改扩建,以满足日常教学需要。城区桃园小学、城中小学疏散及消防通道不畅问题,城北初中、安宜初中等老城区学校硬件等相对落后情况,均需提上日程、分步骤实施。

       2、夯实基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一是着眼“补”,重点招引紧缺学科师资,充足配备义务教育学校音体美、计算机等学科教师,提升专业化水平。相关部门加强协调,创新思路,共同招引教育高层次人才。二是着力“调”,进一步落实《关于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县管校聘”管理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试行)》,完善城区教师支教方案,明确支教乡镇、考核办法等,组织骨干教师“带教支教送教”、教学开放。优化农村教师进城交流机制,拓宽进城交流渠道,探索建立教师进城交流公开招聘制度。三是着重“培”,推动县教师发展中心实质化建设;进一步创新思路,加大力度,增加定向师范生培养指标,实施县教育系统高层次人才培养行动,打造优师、名师梯队。推进“四有”好教师团队建设,扎实开展“选·树·学”以及“最美教师”评推等活动。继续推进“青蓝工程”“135考核工程”“领雁工程”等,不断推动骨干教师、青年教师、后备干部的培养。

      3、主动发力,营造良好发展生态。一是严格落实义务教育课程设置要求。开齐开足各类课程,推动体、美、劳等课程开好做优。鼓励各校特色课程开发、持续推进学习空间创新,推动学校内涵发展建设,促进全面育人的目标实施。二是纵深推进“双减”工作。坚持校内校外双向发力,抓实作业管理,压实课堂教学,落实课后服务。从严规范校外培训服务行为,开展联合检查,加强日常监管。明确减负提质的践行方向。三是认真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办学行为。在德育工作、常规管理、教学质量等方面与公办学校同要求、同考核,全面提升义务教育质量。

       4、多措并举,深入推进教育公平。一是推进特殊教育优质融合发展。建成全县特殊学生个别化教育信息平台,真正实现“一生一案”,有效促进我县特殊教育高质量发展。二是保障教育平等权益。深入推进“扶贫助学百千万工程”、留守儿童“54321”工程,办好宏志班,保障县外随迁子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入学权益。三是深化集团化、组团式办学。加强全县16个义务教育学校发展联盟建设,结对共进、资源共享,进一步实现管理共通、师资共融、质量共进、内涵共建。四是健全经费保障机制。继续落实财政教育投入“两个只增不减”“三个增长”要求,合理安排课后服务专项经费,适当调整生均公用经费标准,把教职工工会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依法保障义务教育投入。






Copyright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宝应县委员会。 版权所有 苏ICP备02064261号

电话:0514-88282106 邮箱:byzxbgs@126.com

地址:宝应大道88号 邮编:225800 技术支持:宝应县政务信息网络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