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是习近平总书记2017年10月18日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战略。他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国第一部直接以“乡村振兴”命名的法律《乡村振兴促进法》于2021年6月1日正式施行,从此,我国促进乡村振兴有法可依。今年初,我们在征集和酝酿县政协年度重点议题的时候,突出议题要“小切口、可操作、能见效”。所以,我们将“推进乡村建设”作为这次议政性常委会议题,并专门就农房改善工作开展协商。刚才,邹县长代表县政府通报了关于农房改善有关工作情况;县政协调研组汇报了关于推进我县农房改善工作的调研报告;大家就如何推进我县农房改善工作作了很好的协商发言,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请相关部门注意吸收采纳。邹县长对下一步推进相关工作作了表态,表明了政府对农房改善工作的高度重视,对政协工作的积极支持。请县政协调研组结合邹县长的讲话和大家的发言,将调研报告修改完善后,提供政府及有关部门参考。下面,我就推进我县农房改善工作谈几点意见:
农房改善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规划布局、产业配套、要素保障等诸多方面,不能孤立地就农村改农村、简单地就农房改农房。我们应当坚持问题导向,将此项工作放在乡村振兴的工作全局中统筹谋划,按照新型城镇化规律推进农房改善,让我县广大农民群众早日过上与时代同步的现代城镇生活。我想,重点要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尊崇科学、把握规律。农村住房的现状都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既有普遍性,也有其特殊性。实施农房改善,不能违背客观规律,脱离实际、盲目蛮干,必须立足于实事求是的基础之上,遵循上级政策、历史文化、本地实际来推动工作。比如,产业配套是新型农村社区能否“稳得住、能致富”的关键。没有产业支撑的新型农村社区,即使一时留住了人,也不可能一直留得住人,最终就会形成新的“空关房”。因此,在农房改善过程中,应当结合特色产业布局和新型农村社区交通区位差异,把产业配套融入规划设计要点。从规划布局选址开始,就要统筹考虑入住农民如何就业、如何方便就业等问题,确保每个新型农村社区都能有产业支撑。新型农村社区的产业配套,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路径,有的镇适合发展工业、有的适合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有的适合旅游业、有的适合家庭农场自主创业,等等,必须结合当地实际,因地制宜做好谋划。
二要以人为本、彰显初心。推进农房改善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提升广大农民的人居环境和生活质量。农民愿不愿意、接不接受,是推进农房改善工作的成败关键。一方面,必须坚持群众自愿改善,不是强迫改善;另一方面是因为无论是新型农村社区布局规划、还是搬迁奖补政策,都充分征求民意,做到让利于民。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需要继续坚持把尊重农民意愿放在首位,贯穿于各项工作全过程,落实好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不断增强广大农民群众对农房改善工作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同时,在农房改善过程中,需要高度关注特困家庭的住房、就业等保障问题,认真落实好政府的兜底职能,确保在农房改善过程中,不让一个困难家庭“掉队”。
三要解放思想、狠抓落实。农房改善推进过程中,不可避免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甚至可能出现很多问题自上而下政策还不完善。如果一味被动等待上级答复,将会严重影响工作进度。前期苏北很多县市区不等不靠、主动探索、先行先试,形成了一整套的工作经验我们可以加强交流学习。当前,面对农房改善过程中的要素瓶颈制约,需要我们不断解放思想、攻坚克难,走出一条农房改善的康庄大道。同时,农房改善工作任务重、困难多,如果没有一抓到底的韧劲,很多问题就会变成“中梗阻”,民心工程也会变成广大老百姓的“伤心工程”。各镇区必须继续坚持“条线工作法”,在农房改善中落实好一个条线、一班人马、一批制度、一套机制,凝聚齐抓共管的整体合力。
四要系统思维、全局谋划。农房改善工作涉及面广、关注度高,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口气吃出一个胖子。只有运用系统化思维统筹谋划、循序推进,才能增强工作的整体性、全面性。比如,农房改善过程中“钱从哪里来”“地从哪里来”的问题,很多地方都会遇到。解决好这个问题,需要统筹考虑、系统谋划,一方面,要积极上争政策支持,用好建设用地指标政策、专项扶持资金、金融支持农改等政策资金;另一方面,要注重内部挖潜,充分利用非政府驻地集镇原“七所八站”、学校、卫生院等闲置资产和存量建设用地,优先安排农房改善项目,进一步改善居住品质,推动农房改善和集镇建设“双提升”。
五要强化组织、示范带动。在农房改善工作中,村和社区既是冲锋队、也是主力军。从工作中可以看出,但凡一个村两委班子作用发挥得好,农房改善工作就落实得好。农房改善过程中,要把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放在突出问题,结合农房改善后新形势新特点,进一步强化村级两委服务职能,不断改进工作方式和服务方式,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同时,在农房改善过程中,要想法设法增加村集体收入,引导村集体探索以土地入股与企业开展合作,实现二次分红;在新型农村社区适当配套建设小型菜场和门面房,由村集体对外发包,壮大集体资产,提升集体经济“造血”功能,促进薄弱村脱贫,实现一般村增收。村集体有钱了,为老百姓办实事、解难题的能力就能得到提升,基层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自然而然也就强起来了。
六是优化服务、创新治理。推进农房改善项目,要同步实施水电路气网绿等六类基础设施,配套完善文教卫体商等各类公共服务设施,统筹“四好”农村路、城乡供水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农村生活垃圾收运体系等,切实把农房改善建成群众认可的民心工程。全县上下正在全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在推进农房改善工作的同时,要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推进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要进一步加强基层社会治理,发挥村社区有事好商量协商议事室的平台作用,推动基层协商与网格联动、风险联控、矛盾联调、平安联防、监督联查有机结合,全面增强农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Copyright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宝应县委员会。 版权所有 苏ICP备02064261号 电话:0514-88282106 邮箱:byzxbgs@126.com 地址:宝应大道88号 邮编:225800 技术支持:宝应县政务信息网络管理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