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动全县工业科技创新工作,提升科技对工业经济的引领作用,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根据县政协年度工作安排,我们于六月底起组织部分政协常委组成专题调研组,通过网上征求意见、召开座谈会、走访重点企业和相关部门等形式对全县工业科技创新状况进行了全面调查了解,现将调研情况综合汇报如下。
一、认清现状,我县工业科技创新工作喜中有忧
近几年来,县委、县政府着力实施“工业强县、科教兴县”战略,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促进科技进步。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断增强,高新技术产业不断发展,新型工业化步伐逐步加快,科技创新工作对全县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工业科技创新环境不断优化。近年来,我县先后制定了科技创新奖励工程、专利专项资助、人才引进和“双创”奖励等一系列激励科技创新的政策。08年县财政专项支出近800万元资金,奖励企业科技创新活动,帮助6家企业兑现“高品”增值税返还政策,为宝胜集团、迅达公司等“高企”认定减免所得税2000多万元;04年以来,共获得上级批准并组织实施各类科技项目380多项,其中宝胜集团、银大科技获批的两个省重大专项,分别获得了1700万元和800万元的无偿科技资助,政策的激励极大地调动了工业企业科技创新的积极性。调查显示,去年全县近36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有近一半的企业开展了科技创新活动。
(二)科技创新能力稳步提升。培植了一批具有一定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企业和高新技术产品。截止目前,全县拥有宝胜科创、宝胜电气、晨化科技、奥新路业、迅达电磁线等9家新认定的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28个省高新技术企业,20多个国家重点新产品,160多个省级高新技术产品,高新技术企业和产品呈现总量扩大、梯度发展的良好态势。08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161亿元,占全县规模企业产值的50%以上,占比居扬州市首位。专利申请量继续在扬州领跑,2004年以来,累计专利申请2250件,专利授权累计822件。宝胜集团目前已有95个项目被列为国家火炬、星火等项目计划,拥有国家专利90项,参与编制国家及行业标准25项,成为电缆行业的领军企业。奥新路业自主创新的发明专利获国家金奖,赛尔达尼龙近年来共研发新品140多个,拥有两项发明专利,为企业赢得了丰厚的利润和无限的发展生机。
(三)科技创新平台初步建成。大力推进科技研发平台建设。目前全县拥有1个国家级、17个市级企业技术中心,2个省级、12个市级工程研究中心,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重点企业自我研发能力逐步增强;积极推进科技创业平台建设。县高新技术创业中心建设有序推进,目前1万平方米经营办公用房的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到位,并获得省科技厅省级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命名,今年有望引进科技项目入园孵化。经济开发区2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将辟为高新技术创业孵化园,为高新技术企业的孵化奠定基础;启动建设科技公共服务平台。 “江苏省电线电缆材料超高性能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等三个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已经启动,将为我县传统优势产业的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县生产力促进中心承建的、县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建设项目获得100万科技资金支持,预计10月份可投入使用;大力实施“双百工程”。搭建院企产学研合作平台,力促企业与高校及科研院所合作。目前,我县近50家企业与中科院、清华大学等30多所大学、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08年,产学研合作首次列为荷藕节签约内容。组织开展了“宝应县08’江苏重点高校科技成果推介会”、“2009‘烟花三月’宝应重点高校科技成果发布会”等活动。组织企业参加市政府在西安、北京和上海举行的科技创新、产业合作推介会,进一步拓展了产学研合作的空间,取得了丰硕成果。
(四)创新人才引进工作稳步推进。05年,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关于引进工业、建筑业科技人才的若干意见》,调动了工业企业引进人才的积极性。四年来,我县工业企业每年引进全日制普通高校本科以上的人才均达100人以上,其中:08年全年引进高层次领军人才12名,支柱产业专业技术人才106名,储备性人才1350名。积极协助企业做好引进智力工作。先后引进德国、瑞典专家4人次到迎浪集团进行技术攻关,帮助宝胜集团引进两名博士参加博士站工作,帮助银大科技公司引进清华大学博士后到企业从事科技创新工作,目前,已经有18位博士及其团队参与我县的经济建设。组织60名企业负责人到北京大学培训学习,帮助他们更新知识结构,拓展发展思路。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深深感到,目前我县工业科技创新的意识、动力和能力在不断提升,但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新形势、新挑战、新跨越的要求还有不少差距,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全社会的创新意识需进一步增强。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虽然已成为社会共识,但真正研究利用科技进步促进经济发展政策的不多,对科技创新工作往往还停留在会议强调、文件号召的层面;近几年虽然出台了不少关于促进科技创新的政策,但有的还未能真正得到落实;部分企业主存在小富即安、小胜即满的思想,创新主体意识不强,缺乏长远战略眼光和创新理念,致使许多企业长期以来裹足不前,难以做大做强。
2、企业的创新实力需进一步培植。全县近360家规模以上企业,获得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称号的只有二、三十家,而且绝大部分高新企业将在原证书到期后需要重新认定。全县只有少数企业拥有自已的研发机构,且开放度很低,大多数企业依靠模仿和复制维持简单生产。科技含量较高的新项目、新产品不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产品更少。虽然08年我县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全部工业产值的50%,但如果减去宝胜的100亿,其他30家高新企业产值只有60亿,占整个工业产值的比重仍然较低。加之近年来引进和培育的“双高双大”项目不多,特别是“三新”产业的发展还不尽如人意,全县工业的整体竞争力仍然较低。全县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刚刚起步,难以给面大量广的中小企业提供科技支持。
3、创新投入需进一步增加。一方面是财政投入不足,尽管近几年用于科技工作的财政支出预算逐年增加,但真正用于科技创新的资金仍然较少。08年县财政拨付科技三项经费125万元,仍然是几年前的水平,低于周边县市。科技风险投资基金尚没有设立,企业研发创新所承担的风险较大。另一方面是企业投入的不足。据调查,全县规模以上企业研发经费投入不足销售收入的1%,部分企业多年来还没有创新方面的专项投入。
4、创新队伍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经过多年的培育和引进,我县虽拥有一定的人才群体,但真正具有自主研发能力的人才较少,尤其是高素质科技人才、高层次管理人才储备更加紧缺。县里虽然出台了引进人才的奖励意见,但政策落实尚未到位,特别是人才公寓虽然已建成二、三年,但不知什么原因,迟迟不能兑现到位,一些科技人员只能望房兴叹。在调查中,一些企业反映,人才引进奖励政策只适用于组织人事部门牵头引进的人员,企业自主引进的各类人才却不能同等享受待遇。同时,奖励政策的出台没能兼顾原有科技人员的利益,挫伤了一部分人的积极性。部分企业人才成长环境不够理想,缺乏向心力,往往是前脚刚引进,后脚就走人。某企业近几年引进了十几名外地大学生,而目前坚持下来的只有2、3名。
以上存在的问题,需要引起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
二、强化措施,不断推进工业科技创新再上新台阶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国家经济发展战略,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之举。在全面实施“十一五”规划,积极应对世界金融危机,实现我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进程中,大力推进工业科技创新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为此建议:
1、进一步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增强全社会开展科技创新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一要提高行政推动力。继续落实“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责任制,分解重点工作目标任务。全县各级各部门尤其是主要领导务必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充分认识科技创新对于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提升产业水平、增强核心竞争力、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作用,真正用招商引资之力抓工业科技创新工作。要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更加积极主动、深入持久地开展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宣传活动,营造浓烈的舆论氛围。要完善目标考核办法,建议县政府把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科技投入、创新载体建设、知识产权、人才引进及产学研合作等科技创新的重点工作,列入镇区年度考核内容。二要强化政策驱动力。对过去出台的相关政策进行回头看,进一步整合“双创”、“三重”、专利资助等科技创新激励政策,增设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基金,重点加大对创新载体建设、技术研发机构建设、科技人才创业创新等方面的扶持力度。建议尽快研究出台实施市委、市政府“3631”行动计划的具体意见,明确创新型经济的发展思路。三要激发企业原动力。大力引导企业牢固树立自主创新的理念,引领企业抓机遇、增投入、调结构、促发展。广泛宣传企业科技创新的典型,特别要大力宣传在金融危机的形势下敢于逆势而上的科技型企业的成功范例,弘扬“创业、创新、创优”的时代精神,促进创新氛围的形成。要帮助广大成长型企业尽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创新提供机制保障。
2、加快发展方式的转型升级,推动创新工作提层次上水平。建设创新型园区,促进高新产业集聚。针对部分园区一定程度存在的产业层次低、投入产出少、公共技术服务弱的现状,加强园区转型发展,提升高新技术产业的集聚度,将园区打造成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先行军和创新型经济的主阵地。要按照“布局集中、产业集群、资金集聚、用地集约、环境友好”的原则,调整并完善园区规划,加快规划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和特色科技园。超前制定高新园区准入条件以及扶持发展的优惠政策,以吸引一批高新企业入园发展。培植创新型企业,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坚持做大存量和做多增量并举,一手抓领军型、骨干型科技企业的壮大发展,一手抓成长型科技企业的培植孵化,着力打造一批行业“小巨人”。鼓励企业加快“一站两中心”建设,增加科技研发经费投入,努力发展有自主知识产权、市场前景好、附加值高的新产品,打造企业自主品牌,增强市场竞争力。要围绕“三新”产业发展,制定科技创新“技术路线图”,突破和延伸关键技术,促进新兴产业规模化。引导企业把开展专利创造作为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和产品市场占有率的重要手段,推动专利战略的实施。发展创新项目,增强发展后劲。一是推动项目合作。要推进更高层次的产学研合作,每年确定若干项制约产业发展的重大关键共性技术项目,依托重点骨干企业,约请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力量协同攻关,加快打通主导产业和“三新”产业技术链。要创新合作模式,建立以技术协作为主的契约型、以研发基地为载体的共建型和技术入股为主的实体性的合作模式,促进产学研合作的开展。二是推动项目引进。根据宝应产业特色和错位发展的要求,将产业招商和科技招商紧密结合,重点主攻行业巨头、企业龙头、产业链头、技术源头的项目,不断接长增粗产业链。了解征集企业技术需求,建立“宝应县企业技术需求项目库”,对入库项目,帮助企业寻求合作伙伴。三是积极上争科技项目。第一时间把握国家、省科技计划项目的最新动向,研究分析项目指南和我县重点产业、企业的关联度,找准项目申报的切入点,做好上下沟通和项目包装工作,争取更多的项目立项。
3、加快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着力提高科技创新服务能力。以“功能配套、富有活力”为目标,进一步整合全县科技创新资源,强化全县科技创新服务网络,提高科技创新服务能力。一要加快高新技术创业平台建设。加快省级创业服务中心的建设,出台相关实际操作的政策,使该中心尽快建成高科技成果转化基地、科技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和高科技企业孵化基地。二要加快主导产业研发平台建设。围绕产业的发展,由县领导牵头,分产业再建设一批国家级、省级企业技术开发、工程研究中心,加快龙头企业技术能力的积聚和提升,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同时,对已经建成的技术开发、工程研究机构要激励其尽快做大做强,运用市场化运作模式,为本产业的中小企业提供技术依托和成熟的工程技术开发成果,形成资源共享的局面。三要着力打造专利保护服务平台。加大对当年授权的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专利的表彰奖励力度,鼓励企业踊跃申请专利;积极筹办专利事务所,为企业申请专利提供便捷服务。四要构建政策信息服务平台。着力解决政府与企业之间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建议由科技局牵头,整合鼓励科技创新的各项政策,编印政策简明手册,及时发放给企业和科技人员,并适时对手册的内容进行更新。设立政策信息联络员,指导和培训企业用活用好政策。
4、强化要素集聚,为工业科技创新提供坚实保障。一要进一步加大对科技的投入。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效应”,不断加大财政对科技的投入力度,保证财政科技投入增幅不低于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的增幅。认真贯彻落实技术开发费150%加计抵扣企业所得税、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享受低税率等鼓励创新的政策,鼓励企业大幅度增加高端创新活动的经费投入。为共同规避科技创新的风险,建议学习外地做法,尽快出台设立科技创新风险投资基金的办法,由财政投入引导资金,吸引社会资金和法人资金注入,以引导各类企业加快科技创新步伐。加强与金融部门的沟通,引导其不断扩大对比较成熟、成长性较好的企业创新项目的支持力度。二要进一步加大创新人才的引进和培养。认真落实县委、县政府已经出台的人才引进政策意见,迅速启动人才公寓分配程序。尽快研究制定高层次人才引进激励政策,下大力气引进一批掌握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高层次创新创业领军人员,鼓励和支持国内外科技人员(团队)通过兼职、技术开发、成果转化、领办或协办科技型企业等形式来宝创新创业。与相关院校共建人才联合培养、委托培养机制,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科技创新能力培训,帮助他们开阔视野、增长才干。整合全县职业技术学校资源,引导其培养适应宝应产业特色急需的各类技术人才,为产业升级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引导各类企业树立“重视人才、善待人才”的理念,采取技术入股、科技成果参与企业利润分成等形式,留住人才,用好人才。同时,要重视发挥政协、科协、工商联等机构联系面广的优势,设立“人才沙龙”,为各类人才提供倾诉情感、交流信息的平台,营造温馨的成长环境。三要进一步提高科技创新的行政服务效能。加强和改进与工业科技创新相关的规划、政策、要素保障和审批等各项服务工作,把政策、优质服务送到园区、送到企业、送到项目。着力提高相关职能部门办事效率,对重大科技项目做到特事特办、急事急办。加快企业创新服务的市场化步伐,着力推动科技创新社会化中介服务体系的建立。
Copyright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宝应县委员会。 版权所有 苏ICP备02064261号 电话:0514-88282106 邮箱:byzxbgs@126.com 地址:宝应大道88号 邮编:225800 技术支持:宝应县政务信息网络管理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