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应县政协欢迎您!                 宝应县委宝应县人大宝应县政府宝应县政协  
  • 1
  • 2
您当前位置:首页/ 调研报告/

站内搜索:

关于旧城提升改造工作的调研报告

 

作者:县政协专题调研组              发布时间:2008-07-01

旧城改造调研小组通过深入调研,听取多方面的意见,形成了以下调研情况:
  一、旧城改造建设的基本状况
  目前宝应的旧城是我县行政、商贸、文化、教育、金融中心,是我县人流车流物流最为集中的地方。近年来,县委、县政府立足科学发展观,不断加大旧城建设改造步伐,通过创建省级文明城、国家园林城市、全国卫生城等活动,城市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一是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南园路、安宜东路、叶挺路、泰山路、宝胜路,苏中路、白田路等城区主干道将旧城与老城、新城融为有机整体。完成了宝射河大桥、污水处理厂、防洪泵站、北河路绿化带、垃圾填埋场、城市供热、供气等多项重点工程建设。对城区亮化设施进行了升级改造,新增了白田路、纵棹园等亮化风景点。改建了多座公厕。对苏中、邗沟路及安宜三座农贸市场进行了专项整治,旧城区公共配套设施逐步完善。二是环境面貌不断改善。城建部门加大了环境整治力度,城市社会秩序、环境卫生得到了很大改善,公共绿化面积不断增加,城市亮化、净化、美化程度不断提高。世纪园、书香名府、威尼斯花园等一批居住小区的建设,使旧城面貌、人居环境逐步得到了改善。花城广场、北河公园、白田广场、亚细亚广场等大型开放式公园先后建成,发挥了城市“绿肺”功能,满足了市民休闲、健身、娱乐的需求。三是城市整体功能配套逐步完善。以亚细亚为中心的第一商圈,商铺集中,商业繁华,物流丰富。优质教育资源密集,大型综合医院集中,金融、交通、通信、商业网点功能配套相对较为齐全。四是城市品位逐步提升。新建了一批绿化园林,白田广场建立了“建安七子”之一陈琳、京剧鼻祖高朗亭的塑像;亚细亚广场设置了以“荷风”为主题的四块大型浮雕,修建了纵棹园,提升了城市品位。
  二、旧城改造提升面临的问题
  多年的重视和投入,旧城改造已有一定的基础,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居民物质文化需求的不断提高,旧城作为县城的主要区域,提升改造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
  1.居住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东门、闸北、安宜等老居民点平房成片,很多是六七十年代的建筑,房屋陈旧,环境卫生差,缺少绿地和健身休闲的场地,居住条件落后,消防通道不畅、消防设施不足,存在火灾安全隐患;开发较早的桃园、泰山小区,没有车库,居民停车难,污水管道狭窄,下水管道经常堵塞,楼间距短,采光系数不足;原开关厂、纺织厂、砖瓦厂等一些老厂区宿舍随着企业改制和搬迁,原有的路灯、厕所等公共设施老化损坏严重,给居民生活带来很大不便。
  2.城市布局有待进一步调整。县城主要的商业、金融、行政办公、学校、医院和居住人口都集中在这一区域,使得这里道路交通负荷过重,交通节点不畅,车辆行人拥挤,造成行路难、行车难、停车难。居住区、工业区、商业区交错在一起,功能混杂,相互干扰,也影响了各自功能的发挥。教育资源分布不均、教学用地不足、导致了义务教育段出现了入园难、入学难的矛盾。
  3.城管执法有待进一步加强。违章建筑禁而不止,户外广告设置不够规范,临街景观不够协调,重视临街大道打造,忽视背街小巷整治。一些居民素质不高,蚕食河道,向城市河倾倒垃圾,造成河道瘀塞,环境污染。
  三、对旧城改造的建议
  旧城改造是经营城市、改善人居环境、实现土地利用集约化的重要途径,是激发城市生机与活力的重要手段。我县的旧城改造应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功能、提升品位,彰显城市个性特色。
  1.进一步调整好布局。通过旧城改造,使得所有处于城区的工业企业、仓储企业,依照“退二进三”的原则向园区集中,将原厂址(如老酱醋厂)开发为住宅小区、市民广场。将花城路老宝中宿舍区一大片低矮简陋住宅等非生产性设施占据的黄金地段置换出来,与九九广场相连,为服务业发展提供适宜的场所和空间;对一些土地利用效率低,使用功能和环境面貌差,无保留价值的片区、住宅社区(如闸北一带)进行拆迁改造,盘活存量土地,增加土地的容积率,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在重点打造第一商圈的同时,进一步培植完善第二商圈,拆除时代广场周边非永久性建筑,拆除农林局、东升村村部和相关机关企业,在精心规划这一区域时要注意绿化带等景观空间、地下停车场、公厕等配套设施的完善;结合片区规划,专门就学校布点及建设规模进行调整,合理配置教育资源。
  2.充分发挥自然人文条件优势。我县的旧城改造要能够传承延伸老城的历史文脉,突出“水文化”“绿文化”“古文化”特色,使整个城市文化内涵统一起来。建议将纵棹园水面与窑河水系交融为一体,进一步延伸和扩大水面,拆除中沟河城郊桥以南及老化工厂宿舍区两岸低矮民房,建造绿化带,对城市内河疏浚、清淤、整治、绿化,使城市河成为风景观光带。放大我县“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县”“国家生态建设示范区”等品牌效应,对安宜路、苏中路等主要干道、广场、居住小区、城市河完善补栽绿化升级,组织实施临街机关学校等单位拆墙透绿,对刘沟老制药厂一片拆迁后建绿地休闲广场,改善南片环境,构筑生态文明城市,提升城市品位。
  3.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打通城郊桥到老化肥厂通道直连南园路,对原有道路实施改、扩、延工程,对道路上的桥梁进行改造。对安宜路两边的非机动车道升级改造,道路两旁绿化亮化。临安宜路主干道规划建设高层建筑,进行外型改造装饰,统一设计、统筹改造。增加区域内主次干道公厕密度,加大环卫设施建设。改善桃园、泰山等老小区的居住环境,完善小区基础设施,加强物业管理。联通城区所有生活污水管网和天然气管网,逐步组织“三线”入地工程,把城区内管网都埋入地下。加强“五网”工程建设尤其是对台资工业园和城南供水管网的建设。
  4.强化城市管理,加大城管执法力度。建议成立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目前,综合执法局不但在许多大城市已出现,在高邮、江都等周边城市也已试点。参照其他城市的经验,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可以整合行使市容环境卫生、城市绿化、城市规划管理、工商管理、公安交通管理、市政管理等六大方面的法律、法规规定的行政处罚权。大力开展综合整治工作,对交通秩序、公共场所秩序、公共卫生秩序、市场经营秩序、社会治安秩序全面实行城管综合执法,以实现城市管理的高水平。

 






Copyright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宝应县委员会。 版权所有 苏ICP备02064261号

电话:0514-88282106 邮箱:byzxbgs@126.com

地址:宝应大道88号 邮编:225800 技术支持:宝应县政务信息网络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