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应县政协欢迎您!                 宝应县委宝应县人大宝应县政府宝应县政协  
  • 1
  • 2
您当前位置:首页/ 调研报告/

站内搜索:

坚持科学发展 彰显区域特色打造生态型工贸型运河文化名城

 

——关于“三城”工作的调研报告

作者:县政协调研组              发布时间:2008-07-01

今年,县委、县政府提出了“合理保护老城,改造提升旧城,科学开发新城”的城建工作思路。最近,县政协组织部分常委和委员,对“三城”工作进行了调研,先后到有关部门和社区召开了十多场座谈会,并赴宿迁市、扬州市和海安县学习考察,同时通过信函和网络向全体政协委员和城市居民广泛征求意见,得到社会各界的积极响应。县政协调研组在全面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形成一份综合调研报告和三份专题调研报告,部分常委作了相关发言。
  一、总结经验教训,增进“三城”共识
  调研中,社会各界普遍反映:我县城区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自然形成了三大版块。近几年来,县委、县政府不断加大城建投入,以实施“工业化、城镇化”战略为龙头,城市外延迅速扩大,50平方公里的城市框架初步形成;以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全国卫生县城”、“省级文明城市”活动为载体,城市内涵逐步提升,城市面貌不断改观,得到居民的认同和赞誉。今年开始,县委、县政府又明确提出了“合理保护老城,改造提升旧城,科学开发新城”的城建思路,是在对过去城市建设工作深入反思基础上的正确决策,符合宝应城市建设与发展的实际,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⒈明确“三城”思路,有利于科学规划,解决规划管理较“软”的问题。
  规划是建设的龙头。由于县委、县政府领导多年接力,宝应县城随着思想的解放,呈三级式跳跃,倍增式扩展,形成了版块清楚、骨架鲜明、发展势头强劲的特色,为县城规划发展提供了良好基础。但由于财力不足、领导人认识偏差、部门利益驱动、开发企业影响等方面的原因,我县城市规划及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较“软”的问题。一是规划理念较为落后。早期开发的桃园、泰山等小区长期以来解决不了容积率过高,绿化、停车、物业管理等方面的先天性缺陷,导致居民的生活质量较差。二是规划的控制力度不够。虽有城市总体规划,有历史街区和文物保护方面的规定,但实际落实不够到位,违章建设行为较为普遍,造成城市功能混杂,在历史保护街区,一部分住宅楼和其它现代建筑穿插其中。三是重点城建项目缺乏科学论证。如县四套班子的办公地点大跨度东迁,造成行政龙头与部门龙身脱节。原泰山农贸市场改建成大型超市,在群众中造成了较为强烈的负面效应。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就在于我们对宝应县城的分区特点缺乏把握,规划同质化,区域特点不明显。明确了“三城”的思路,对于尊重城市建设的历史轨迹和现实状态,区别情况、区别对待,以规划引导,形成“三城”特色,具有重要意义。
  ⒉明确“三城”思路,有利于解决集约程度较“低”的问题。
  城市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在合理规划的基础上,统筹兼顾,可以避免重复浪费,并可以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在这方面,是有教训值得我们反思和借鉴的。比如,我县的行政办公基本上都是一局一院,既不利于节约用地,又不利于节约办公成本,不利于为社会服务;地下管线的辅设,基本上是反复破路,浪费严重;“临街一层皮”式的开发方式,为进一步开发增加了难度;一批影响老城风貌的现代建筑和选址错误的建筑、规划落后的小区,将来面临的拆迁代价较高;工业区道路密度、等级过高,占地面积过大,形成了不必要的浪费;先做路,后拆迁和先有项目后拆迁的运作模式,导致拆迁难度大,成本高。以“三城”思路为统领,集约开发,对于提高城市综合经营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⒊明确“三城”思路,有利于解决文化特色较“弱”的问题。
  城市的灵魂在于城市文化的彰显,城市文脉的延伸,在此基础上形成城市的独特个性,否则,就陷入“千城一面”的怪圈,使城市缺乏内涵和韵味。长期以来,我们正是陷入了这种怪圈,而未能自拔,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地面文物长期得不到保护与利用。80年代修复了学宫主建筑大成殿,90年代修复了周恩来少年读书处,本世纪以来,修建了纵棹园,恢复建设了学宫的泮池等景点。但相对于宝应众多的地面文物来说,我们工作的力度远远不够;二是水乡城市的特点没有得到显现。古城市河河道被蚕食、被污染、被覆盖的现象有禁不止,宝应老城的一道风景线成为在死亡线上挣扎的“病美人”。三是城市市民广场的建设或者缺乏文化主题或者主题混杂。居民群众进入园林莫名其妙,所以得不到熏陶,感不到收获。亚细亚广场突出了安宜的荷风古韵,较为成功,但是“亚细亚广场”这个名称又遮盖了她的主题。还有许多广场、公园由于缺乏内涵,连为之定一个合适的名称都很难。四是主次干道的街景设计没有得到重视。每条路形不成各自的特色,在立面风格、色调选择、绿化树种、屋顶效果、沿路人文关怀等方面都有许多文章有待去做。在定位“三城”的基础上,延续文脉,弘扬文化,体现以人为本,对于形成宝应县城的文化特色,提升市民素质和城市的文明程度,促进和谐社会建设,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综上所述,正确定位“三城”,集约建设“三城”,作为我县城市建设的正确思路,一方面应当成为全县上下的共识,同心协力,认真贯彻,仔细落实,另一方面要在今后城市建设过程中长期坚持,咬定不放,逐年努力,逐步到位。
  二、正确定位城市,加强规划引导
  最近,县有关部门正在组织修编城市总体规划、制定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规划和新区开发规划,建议在修编和制定有关规划的时候,首先要重新审视并正确定位我们的城市。
  一方面是城市的整体定位。建议牢牢把握以下四个概念:一是运河城。宝应县城依运河而建,是运河沿线典型的因运河而生的城市,与运河的关系密不可分。突出地表现在:城市依托运河,保留着较为完善的水系,引导着城市建设的千年轨迹,串连着众多的文物古迹,使宝应老城有着完整的格局和系统,借助京杭大运河的申遗,打好宝应县城的运河牌,是宝贵的契机。二是文化城。宝应位于运河两岸,江淮之间,历史文化积淀相当深厚,人文氛围浓郁,古代文化的遗存和现代文明的风采交相辉映,特别是具有较强的文化包容性,在建筑风格、民间艺术、社会风俗等方面都具有南北兼容的特点,汉文化、明清文化和革命文化在全国占有较高的地位,历史造就的清廉正直的官风和纯朴向上的民风,成为值得今人传承的宝贵资源。在调研中,我们也深深地感受到广大群众对提升城市文化品位的迫切愿望。通过保护文物古迹,增添文化设施,增加广场与小区的文化内涵,让古今文化在城市建设中交融、彰显,宝应城一定能以文化名城的形象,自立于城市之林。三是生态城。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我县的生态环境质量较好。在生态县建设中,县城应当成为龙头。要以追求城市生态系统积极的动态平衡为目的,通过建设生态小区、生态公园、生态道路、生态河道、生态建筑以及生态住宅,通过为群众提供良好的社会服务,不断调控人与自然的关系,着力提升市民的生活质量,努力打造最佳人居环境。四是工贸城。宝应县城由于地处鱼米之乡和运河沿岸,所以自古工商业比较发达,马可•波罗游记中就作过记述。随着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经济发展环境的优化,以及群众创业意识的增强,宝应应当成为苏中地区的投资热土。体现在城市规划建设上,就是要积极探索实践资源循环、区域整合的工贸发展模式,着力优化城市生产力布局,坚定不移地走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工业化道路。
  一方面是城市的分区定位。“三城”思路为城市的分区定位提供了正确的导向,正确地定位“三城”,也是科学规划建设好城市的基础。所以在修编新一轮城市规划的过程中,搞好城市的区域定位同样十分重要。一是老城。老城的定位就在于它是古城,是宝应文脉的源头和文物古迹、传统民居、传统工商业态和生活方式的集中地。建议将安宜南北路到大运河、南城根路到泰山西路之间的区域,划定为历史文化街区,制定专门的管理规定和建设规范,依照规定和规范,合理保护。要明确保护对象,把总体格局和系统的保护、历史风貌的保护、地面文物古迹的保护以及民居的保护统一起来。要明确保护的目的,以积极保护、合理利用作为老城保护的目的,通过保护,使老城的文脉显现出来,使老城的生活方式、经营业态、传统工艺延续下去;通过保护,使老城的某些缺陷得以消除,居民的生活环境有所改善,生活质量有所提高; 通过保护,使老城的旅游价值得以提升,以学者群、廉官群为内涵,打造宝应老城的旅游特色。二是旧城。旧城的定位就在于它是宝应县城的主城区,是商业、居住、金融、教育、医疗卫生、行政办公的集中地。建议将旧城作为县城的“主城”予以打造,以“主城”的概念引领该区域的改造提升,以避免走题。建议将旧城(主城)的范围扩大到淮江路内侧。要通过改造提升,使该区域的功能布局更趋合理,三产服务业更加健全;土地价值得到进一步利用;生态效应进一步提高;“主城”地位进一步突出;焕发出现代城市的风采。三是新城。新城的定位就在于它是工业城,是现代工业的集中地。相对于老城和旧城来说,新城的规划建设还处于初始阶段,一定要通过科学开发,使新城成为宝应的工业重地、物流重地、税源重地;使产业布局科学合理,整体效益得到提升,真正成为现代化工业区。
  三、针对“三城”特点,坚持科学发展
  正确地定位城市,是为了高效地建设城市。在调研中,根据各界人士的建议,我们认为,在今后相当长的一个历史时期内,我县城市建设必须时时找准定位,把握分区特点,积极扬长避短,提高城市经营的整体效益。
  一是要整合建设目标。“合理保护老城”,当前最紧迫的就是制定好老城保护和利用规划,以高起点的规划,跻身京杭大运河申遗的总体计划,与此同时,停止一切翻建、新建行为。对居民住宅已成危房的可以采取排险措施;也可以在统一设计的指导控制下,实施维修,政府给予适当补助;或者鼓励住户易地购房。对重要的文物古迹,已成危房的,要及时组织抢救性保护,按文物保护项目的运作规范,进行规范化的维修,确保修旧如旧,修一处成一处。在制定规划的基础上,成立老城保护办公室,明确有关部门的职责分工,协同动作,按照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开发的规范实施保护行为。制定分期计划,逐年实施,先积累经验,后加快步伐。在保护古城风貌的同时,注重解决好老城道路不平、路灯不亮、公厕不净、消防不便、绿化不多等方面的问题,为老城区提供适宜的生活条件和环境,改变老城区面临的萧条、衰败趋势,以增强居民热爱老城、保护老城的热情和信心。“改造提升旧城(主城)”,当前最迫切的就是设施配套、三产提升、存量盘活和老城文脉的延伸。第二商圈要着力抓紧健全功能,减轻第一商圈的承载压力;桃园、泰山等早期开发的小区,要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引导部分居民,特别是底层居民适度迁移,适当降低建筑密度,从而增加停车场所和绿化用地;通过存量土地的调剂,大力增加桃园小学、叶挺路小学、泰山小学、城南小学等学校的建设用地;整合文脉资源,突出市民广场、公园的文化主题,使老城的文化魅力向东延伸、落户;合理布局,努力增加文化设施的建设,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读书、健身、艺术等方面的需求。“科学开发新城”,要在注重产业布局、功能配套的同时,十分重视集约用地,强化投资强度控制,强化税收考核,区内不再安排宅基地给私人建房;要针对行政中心东迁的实际,布局行政办公区,建设部门综合楼,组织主城区有关部门到行政中心附近集中办公,降低行政成本;把新城开发规划和环城经济圈的规划与建设有机统一起来,使新城区各园区的规划、建设相配套、相衔接,成为既相互区别,又相互协调的整体;逐步加快城中村改造步伐,提高城中村土地的利用率,改善其配套设施;注重职工公寓的建设,避免厂居混杂,方便职工生活,减轻企业负担;根据新城集聚十万人口的发展需要,预留第三商圈建设用地,在条件成熟时启动建设。
  二是要强化建设管理。管理是规划执行的保障,在优化城市规划的同时,必须强化建设管理,确保项目按规划实施。建议出台关于加强城市规划监督管理的意见,为依法依规管理提供制度保障;加快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对重点区域、重要地段以及其他具备条件地段的控制性详规,必须提升为法定图则;不符合城市规划的项目不准立项,尚未编制控制性详规的土地,不得出让、转让和开发建设;各园区的建设必须纳入城市集中统一规划管理;牢固树立建筑红线、生态绿线、清水蓝线意识,严禁任何人以任何理由干预、更改规划;要建立科学规范的规划决策、执行监督体系,坚持城市建设的民主决策、科学决策。进一步完善规划政务公开和规划审批市民听证制度,拓宽规划管理的社会监督渠道。对重要规划建设项目,必须进行社会公示和监督,经过严密论证、广泛公示,征求各方意见,在此基础上,科学决策;充分发挥人大监督和政协参政议政的作用,注意征求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意见;加强对城乡规划法和新一轮城市发展规划的宣传力度,出台关于严厉打击违法违规建设行为的行政措施,让广大市民关注规划、参与规划、服从规划,不是把公众作为城市管理的对象,而是当作城市管理的参与者,向他们提供参与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各种机会,不是只让公众仅仅了解决策的结果,而是让他们参与决策以及决策的实施和监督;发挥社区和居民的监督作用,城市的所有建设行为,都必须持证、亮证施工,接受社会监督;严格禁止以罚代批,对违章建设行为必须坚决查禁。
  三是要注重城市经营。城市经营作为一种理念和模式,它渗透贯穿于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全过程。城市经营的目的就在于用较少的城建投入获得最大化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我县是一个发展中的县份,在目前财力紧张的情况下,尤其需要以集约经营的理念,组织城市的规划、建设与管理,从而有效地整合资源,减少浪费,提高综合效益。建议在以下几个方面研究制定相应的政策和办法:⑴大力拓展资金渠道。积极吸引民资外资投入城市建设,选择一部分有回报空间的项目,加以包装推介,吸引民资、外资参与开发或承建、经营;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由于投资规模大,建设周期长,投资回报率较低,所以,要研究建立基础设施项目投资回报补偿机制,对不同的项目采取不同的补偿方法,以调动民资、外资投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积极性;积极组织项目申报,向上争取文物保护、南水北调、城市防洪保安、交通运输以及运河申遗等方面的资金支持;积极创造条件,组建城市建设信用社,建立城市建设发展基金。⑵制定老城民房维修的补助政策。通过政府的补助,引导和指导民居维修,调动群众参与老城保护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推动民居保护。⑶制定居民闲置房回收和回购政策。对已享受住房救助政策的居民原住房,实行政府回收;对老城区居民已易地购房的,原房由政府适当作价收购;原直管公房,要暂停出售,禁止私下转让。对这些房源,在组织统一修缮后,有计划、规范化地出售或租赁,提高民居保护的效率和效益。⑷大力盘活城市经营的资源存量。调研可供盘活的土地、房产等资源空间,在老城区和旧城区,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退二进三”,适当“退政进三”,放大商圈的辐射功能,既加快城市建设的步伐,又赢得经营城市的效益。
 






Copyright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宝应县委员会。 版权所有 苏ICP备02064261号

电话:0514-88282106 邮箱:byzxbgs@126.com

地址:宝应大道88号 邮编:225800 技术支持:宝应县政务信息网络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