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应县政协欢迎您!                 宝应县委宝应县人大宝应县政府宝应县政协  
  • 1
  • 2
您当前位置:首页/ 调研报告/

站内搜索:

关于全县高效农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作者:县政协专题调研组              发布时间:2008-07-01

为全面了解我县高效农业发展情况,探讨农民增收途径,加快建设全面小康进程,根据县政协2008年工作要点的安排,县政协调研组会同农林局、水产局等部门的相关同志,采用走访座谈、实地考察等形式,对全县高效农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全县高效农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县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积极调整农业结构,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特色主导产业逐步凸现,农产品质量稳步提高,市场竞争能力不断增强。至07年底,全县已建成高效农业面积16.25万亩,建成高效渔业面积20.48万亩,畜禽规模化养殖比例达44.36%。我县高效农业发展具有以下特点:
  1、政策激励,高效农业产业板块逐步形成。
  近年来,为积极引导、扶持高效农业发展,县委、县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激励措施,07年制定出台了《高效农业(渔业)致富农民实施方案》、《全县高效农业规模化工作考核意见》,今年又制定了《关于扶持发展现代高效农业的政策意见》,重点从政策、资金方面给予支持。各镇及有关部门认真落实县委、县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意见,通过大力度推进和精心培植,形成了一批特色明显的高效农业产业板块。截止目前,全县已建成和在建有机稻米基地近万亩,其中中宝德园、绿草荡有机稻米基地已获得有机食品转换证书;建成高效水生蔬菜面积6.7万亩,以荷藕种植为重点,同时发展芡实、菱角、水芹菜等小品种;种植旱作蔬菜7.58万亩,重点培植设施蔬菜,以泾河为代表,继续稳步推进西瓜产业的发展;全县花卉林果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共发展高效花卉林果0.68万亩;重视发展畜禽产业,全县生猪、肉禽、蛋禽养殖大户达1100余户。夏集、范水、安宜、泾河、柳堡等镇生猪规模养殖量均超过万头;全县高效渔业面积20.48万亩,约占总面积的40%,大力推广河蟹高效养殖、龟鳖高效养殖和常规鱼及六小品种混套养殖。
  2、多方投入,高效农业园区建设初具规模。
  全县各镇积极引进工商资本、民间资本、外商资本参与农业园区建设,形成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共建成高效农业园区43个,投入资金近两亿元。高效水产园区17个,总面积近4万亩。一是企业带动型。由企业直接投资创办园区,形成“企业+园区+农户”的运行机制,柳堡二妹子食品有限公司一家企业就带动了5个10万只以上肉鸡规模养殖小区建设,形成企业、园区、农户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二是专业大户示范型。通过典型示范,带动周边农户共同发展。泾河西瓜示范园共有10亩以上的种植大户405户,种瓜大户的辐射作用十分明显。三是合作社带动型。通过组建合作社,把种植大户与市场有机连接起来,提高农业的组织程度,增强抵御市场风险能力。目前,全县已组建农村“三大合作”组织179家。四是股份合作型。综合利用土地优势,吸引工商资本、民营资本投资高效农业园区的建设,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3、科技扶持,高效种养模式进一步优化。
  突出品种改良和模式更新,推进“三品”工程,提升了农产品质量和档次。种植业推广应用藕茨复种,水生作物立体种养、蔬菜间套复种等高效生产模式。水产业积极推行“渔业科技入户工程”,积极实施以“四改”为主的基础设施改造,大力推行新型养殖技术,发展河蟹“稀、大、高”生态养殖、野生鳖混套养殖、常规鱼和六小品种混套养等高效养殖模式。畜禽养殖业加快品种改良步伐,良种覆盖率有了明显提高。重视农产品品牌建设,目前全县已注册农产品商标25个,拥有有机食品品牌12个,绿色食品品牌34个,无公害农产品品牌50个,“地作”牌有机米、“金禾”牌西瓜、“宝应湖”大闸蟹、“怡味莲”牌藕粉等一批品牌的市场知名度不断扩大,消费者的认同程度不断提升,品牌效应正逐步显现。
  4、利用优势,有机农业发展步伐加快。
  依托丰富的农业资源和优越的生态条件,我县的有机农业产业得到较快发展,06年被命名为全国唯一的有机食品基地示范县。据有关部门提供的资料显示,全县已建成各类有机食品基地36个,面积5.6万亩。有机农业开发区建设正式启动,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综合服务功能和项目承载能力得到提升。全县拥有有机品牌12个,“地作”牌有机大米,“丰盈”牌有机水稻,“山水”牌有机梨等品牌正在逐步叫响。
  5、积极探索,土地股份合作有序推进。
  在稳定家庭经营制度和实行土地“三权”分离的基础上,全县各镇根据当地实际,通过“返租倒包”、“土地入股”、“对外租赁”等土地流转形式,使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土地向园区和种养大户集中,提高土地收益。至07年底,全县已组建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组织87家,土地入股面积已达69000亩,入股农户2万多户。
  二、发展高效农业面临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是我县农村形势持续向好、农业增收较快、农民得实惠最多的年份之一,这期间我县高效农业经过几年的发展,有了一定的基础,而相对于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相比,与先进地区相比,尚有较大差距,尤其是存量资源产出率、农产品加工转化率、农民增收率等指标还相对偏低,高效农业发展的诸多制约因素亟待解决。通过调研我们认为突出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投入不足,政策扶持力度尚需进一步加大。
  高效农业的跨越发展离不开政府强有力的引导和扶持。本次调研中,我们发现,一方面,各级财政不断加大对农业、农村的投入,但投入的资金大多用于农田基础设施、粮食生产、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等方面,对高效规模种养殖、农业加工企业、农产品市场建设、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扶持力度明显不够。另一方面,县委、县政府过去出台的一系列扶持农业发展的政策意见,在具体执行时由于受财力影响,往往难以完全到位,这方面基层的同志反映较多。在引导和管理体制上还有待进一步理顺,发展高效农业涉及到多个部门,实际操作时很难做到统筹规划、分类指导、协调动作、形成合力。各部门分别争取的各项政策性资金未能集中投向规模高效农业建设。基层农技服务体系不够健全,现有人员年龄、知识老化,服务手段陈旧,设备落后,农技人员平时为生计奔波很难起到技术支撑作用。
  二是发展模式不多,高效种养规模集中度不高。
  高效种植模式仍停留在传统农业的层面上,尚缺乏产出效益高的现代农业项目,特别是农业循环经济项目还有待突破。就产业的培育程度而言,还存在较大的不平衡性,水生作物、水产养殖明显好于常规种植业,除东荡西湖水产养殖、泾河西瓜种植等少数几个特色产业外,大多产业仍停留在小规模多点开花的层面,缺乏系统规划引导,设施栽培投入不足,规模集中连片不够,区域特色尚不明显。
  三是农业加工企业带动能力较弱,品牌意识不强。
  农产品加工企业是农业上规模、增效益的保证,是农业产业化经营得以实现的关键。我县虽有大大小小的农产品加工企业数十家,但总体上来说大宗农产品大多以鲜销和粗加工为主,精深加工比重低、产品科技含量低、资源综合利用率低,影响了农产品加工转化和附加值的提高。同类企业间缺乏有效的协调机制,少数的几个产业协会如荷藕协会等未能起到资源整合的作用,企业与基地、与农户之间尚未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利益共用体,影响了农民发展规模高效农业的积极性。一个产品有几个甚至十几个品牌,既增加了创牌成本,也加大了创名牌和扩市场的难度。水产品加工几十年来一直没有破题,影响了水产业效益的提高。
  四是农民的惜地意识增强,土地流转难度明显增大。
  在农业税取消、粮食生产稳定增效、惠农补贴激励引导的新形势下,农民的惜地意识普遍增强,土地流转的难度进一步加大,虽然我县组建了几十家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组织,但由于尚处于探索和起步阶段,内部运行还不够规范,“承包权变股权、农民变股民”还难以真正实现,况且高效规模农业本身具有高投入、高风险的特点,银行信贷缺乏财产抵押和担保条件,市场、自然等风险难以规避(农业保险参保品种少),农民发展高效农业的原动力不足,自觉性不高,对合作谋发展的意识不强,兴趣不浓,影响了高效农业的规模化经营。
  五是有机农业刚刚破题,真正意义上的有机产品较少。
  我县以优越的自然环境和资源优势成为全国首家国家有机食品基地示范县,有机稻米、有机蔬菜先后面市,市场认可度高,经济效益明显,但总体上来说仍处于起步阶段,虽然,全县已形成几万亩的有机生产基地,但经过有机论证的只有几千亩,大多处于转换期,少数的几个有机品牌其质量还不够稳定。国家尚未制订有机产品的生产标准,基地转换期较长,农民减收的利益得不到保障,检验认证费用大、门槛高,技术服务保障不健全等,这些因素,难以在短期内加以克服。
  三、加快推进高效农业建设的几点建议
  推进高效农业建设是实施以工业化致富农民、以城市化带动农村、以产业化提升农业的战略选择,也是实现“强县强镇、三年倍增”目标的现实需要。为加快我县高效农业建设步伐,通过本次调查,特提出如下对策和建议:
  1、科学规划,明确发展重点。
  立足我县自然条件和特色资源,突出有机、“四水”特色,围绕建设环城蔬菜基地、东荡西湖高效水产、北片西瓜特经、南片和腰部畜禽规模养殖、东部水生蔬菜高效种植、运西有机农业开发等六大特色功能区域,进一步做深、做细高效农业发展总体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把产业特色定位到各镇和相关园区,明确主攻方向,扎扎实实地加以推进,力争形成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有影响、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特色农业经济板块。要高度重视宝应湖有机农业开发区的建设,尽快划定行政区域,完善发展功能,实现有机产业集聚,发挥示范、辐射作用。着手制定有机农业开发区详细发展规划,积极争取国家相关部门的支持,启动建设国家有机食品交易市场、国家级有机食品检测中心。要大力实施品牌战略,整合现有品牌资源,不盲目追求量的扩张,而是通过加大宣传力度,提升品牌市场竞争力,着力做响几个在全国有影响的品牌,进而形成“资源共享、有偿使用”的品牌创建、使用、管理新机制,以调动园区、企业创名牌的积极性。积极创造条件,争取在较短时期内把“宝应湖”等品牌创成中国驰名商标和中国名牌产品,以扩大市场影响力,推动我县有机农业的发展。
  2、创新机制,激发发展动力。
  创新是活力之源,要尽快实现高效农业的规模化,实现粗放农业、传统农业向集约农业、现代农业的转变,迫切需要进一步转变思路,大胆探索,敢于突破传统的思维定势。
  创新土地流转机制。加大发展高效、规模农业重要性的宣传力度,使农民真正认识到,发展高效规模农业,实行土地相对集中经营,既是农业的发展方向,又是农民增收致富的最佳选择。全县各镇应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在不改变土地性质的前提下,对村组集体用地、村庄复垦土地建立市场化运作的土地使用权流转机制;对农民分散经营的土地,在“依法、自愿、有偿”的基础上,通过租赁、入股等形式,充分引导,合理流转,逐步形成土地向园区和种养能手转移的局面。要规范各地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的运作,在有效规避风险,保证农民最低收益的基础上,让农民参与农业园区收益的“二次分配”,使农民成为土地承包“二级市场”的受益者,真正变农民为股民。
  完善市场服务体系。大力倡导有能力、有实力的农产品加工营销企业牵头组建专业行业协会、合作社等合作经济组织,发挥其管理、协调、服务等方面的作用,把分散经营的农户组织起来,形成积聚效应,提高整体竞争力,实现规模生产与商品市场的有机结合。要从宣传典型、搞好培训、提供服务三个方面加大对农民流通经纪人的培养和培训力度,为推进高效农业造就一支素质高、能力强、联系广的农民经纪人队伍。加强与大中城市的农产品市场、超市的联合与协作,搭建信息平台,构筑营销网络。运用产销直挂、储运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手段,全方位、多形式、宽领域参与市场竞争,借助各种机会举办或参与各种展览、展销活动,进行高效和有机农业产品的形象展示,提高我县农产品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市场竞争力。认真抓好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降低物流成本,促进产品流通。
  培强培壮龙头企业。通过有效整合、嫁接、合作等途径,做大做强现有农业企业,出台更加优惠的政策,重点扶持壮大荷藕、畜禽、水产、有机稻米等农业产业化龙头加工企业,鼓励支持实行“企业+基地+品牌”的产业化经营模式,调动广大农民参与发展高效农业积极性。对市场前景好、发展潜力大、辐射带动能力强的涉农龙头项目从税收、土地、信贷等方面予以倾斜,多予少取、多助少扰,使其快速壮大。对涉农企业和项目,行政审批上要实行高效率、低收费或零收费,鼓励农村能人、种养大户、镇村干部、农技人员以及城镇居民大胆领办、创办农产品加工和经营企业,把高效农业的文章做深、做足、做活。
  建立风险保障机制。农业是高风险脆弱产业,发展高效农业特别是设施农业更是高效益与高风险并存,建议政府从有限的财力中拿出一定的资金建立高效农业风险保障基金,逐步扩大政策性保险品种范围和保险覆盖面,把高效水产养殖、水生蔬菜等传统特色产业的保险问题摆上议事日程,降低农民从事这方面产业的风险,为发展高效农业撑起一把“避风伞”。
  3、依靠科技,提高高效、规模农业产出效益。
  坚持“因地制宜、规模经营、注重特色、优质高效”的原则,加快建设一批“高起点、高标准、高要求”的高效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带动优势产业向优势产区集中,增强示范、带动、辐射作用;加强种子种苗工程建设,以农业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名特优新为重点,以优化品种、品质为突破口,对现有品种进行提纯复壮,加快新品种的引进、试验、推广步伐,以推动高效农业质的提高;加强农技推广体系建设,按照“强化公益性服务、搞活经营性服务”的原则,鼓励农业科技伤员主动走向发展高效农业的主战场,通过创办和领办高效农业示范基地、示范园区,促进高效农业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强化基层农技人员的服务意识,为高效农业提供全过程技术服务;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的联合协作,实行产学研结合,着重在现代高效农业种养模式、农业生物应用技术、农产品加工包装保鲜技术、农业污染治理技术等方面有新的突破,提高高效农业的资源利用率、科技贡献率、投入产出率;加强农民的技术培训,以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和科技入户工程为抓手,采取一对一结对、手拉手指导、面对面培训方式,广泛开展高效农业技术指导,增强农民专业技能和吸收现代科技的能力,造就一批适应高效农业发展的新型农民。
  4、加大投入,实施综合推进。
  发展高效农业,说到底还是要靠不断增加对产业发展的多方面投入。要不断增加财政对高效农业的投入。县财政要按照“两个高于”的要求逐年提高支农资金中发展高效农业的专项资金比例,建议从每年的地方土地出让金中划出一定比例建立高效农业发展基金,重点用于扶持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的发展壮大。要全面兑现政府曾经承诺的各项优惠政策,取信于基层和广大农民。要加大对发展有机产业土地转换期内的补助力度,以调动广大农民和各类投资者发展有机农业的积极性;整合国土、交通、水利、科技、农业综合开发等部门资源,抓住国家扩大对农业投资的机遇,积极包装高效农业项目,进行可行性论证,争取国家财政强力支持;引导金融部门转变信贷理念,降低担保条件,创新信贷品种,积极支持技术含量高、市场潜力大的高效农业项目;要充分发挥农业招商局的作用,抓住工业发达城市产业北移的机遇,主动对接、招商引资,发展“三资”农业。借鉴推进乡镇工业集中区建设的做法,出台吸引“三资”投资高效农业的优惠政策,在土地合作、税费优惠、设施配套、信贷支持方面给予比二、三产业更大的优惠,引导各类投资主体发展高效农业;广泛组织村企挂钩、村企互动活动,搭建工商资本、民营资本进军农业的平台,鼓励工商企业投资现代高效农业建设。
 






Copyright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宝应县委员会。 版权所有 苏ICP备02064261号

电话:0514-88282106 邮箱:byzxbgs@126.com

地址:宝应大道88号 邮编:225800 技术支持:宝应县政务信息网络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