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也是推动工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第一动力。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新形势下,更好地引进、培养和使用人才,实施人才强企战略,对促进我县工业企业赶超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近几年,我县工业企业人才队伍不断壮大,一批高层次人才相继加盟各企业,提升了我县工业企业的技术水平、新品研发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今年我县已成功引进高层次人才15名,其中有带研发成果的杨正龙、朱光明、黄荣华等博士,还有来自清华大学、中国科技大学、重庆大学的博士生导师张贵新、林其钊、谢志江,更有带技术投资的赵国普、梁广才、胡荣毅等博士、教授。兴洋管件公司一家就引进了两名博士、两名硕士。在引进人才的同时,一批企业在培养人才上也加大了力度,如迅达公司投入300多万元把七名副总分批送入高校读研深造,强化了企业经营管理和科技研发力量。2010年,县委、县政府又相继出台有关人才引进、培养、创新方面的政策意见,就人才队伍建设强化领导,加大人才引进、激励力度做出了明确规定。县科技局与上海交通大学、中科院上海分院、华东理工大学三家院校的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合作建立了“上海高校国家技术转移联盟扬州分中心”。继宝胜建立博士后工作站,我县腾飞公司又建立了院士工作站,为我县的人才队伍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
虽然我县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
一是人才总量偏小,人才结构不均衡。截止目前,我县工业企业现有初级工56879名,中级工9096名,高级工2021名,技师1006名,高级技师57名,占职工总数的比例不仅低于周边,也低于省市平均水平。而且这些人才大多数集中在传统产业,高新技术等新兴产业人才缺乏,与引进人才新品开发需要不相适应,制约了技术成果向经济成果的转化。
二是人才创业载体建设滞后,高科技项目难以突破。我县的工业主力主要集中于一主两特和传统加工型产业,而传统产业基础与高新科技项目衔接不够,难以承载高新技术人才和项目落地,部分企业引进的人才由于企业发展基础薄弱,科研成果转化存在诸多困难,阻碍了技术优势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向经济优势转化的进程。
三是企业对人才工作重视不够,企业家素质有待提高。企业虽然都认识到人才培训的重要性,但除少数企业外,大多数企业缺乏对人才培训的长远整体规划,培训往往欲求“急用先学、立竿见影”,培训形式单一、培训手段不高,培训投入严重不足,制约了人才素质的提高。企业家素质没能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而同步提升,许多企业一直在老水平线上徘徊,起色不大,企业家素质提升十分迫切。
四是人才流失严重,本土人才优势未能彰显。我县人才流失有两个方面,一是企业原有人才和引进人才外出另起炉灶;二是我县每年的上千名大学毕业生大多数选择了在外地就业;三是我县职校培养出来的学生由于工资待遇、社会保障等方面原因,也大多外出发展;四是许多企业家的子女也选择大中城市发展,不想回宝传承企业耕耘发展,留下了企业接班断层的隐忧。这些重要人才资源的外流是我县经济发展的重大损失。
鉴于我县人才队伍存在的突出问题,应进一步加大力度,强势推进人才队伍建设工作,从而为加快工业企业转型升级,促进全县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为此,建议:
1、创新思路举措,建立各级各类人才“信息库”。进一步解放思想,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坚持人才队伍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原则,遵循人才资源开发规律,对县委、县政府2010年出台的一系列有关人才的文件规定,要狠抓工作落实,加大对各相关部门、单位的考核力度。坚持人才引进、培养、使用与产业规划、行业特点、企业现状相结合,建议由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经信委牵头组织调查小组,对我县全部工业企业进行一次全面细致的分产业、分行业的人才资源调查摸底,摸清我县现有多少人才、什么层次人才等家底,弄清我县目前和将来缺多少、缺什么样的人才;由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教育局牵头组织调查小组,对我县历届高校毕业生进行全面系统调查,在此基础上建立人才档案和科学合理的人才需求库,有针对性地制定符合我县实际的具有适应性强、可操作性强的科学合理的多层次人才引进、培训、使用、涵养和激励机制规划,完善人才系统工程建设。要重点建设“五支人才队伍”,即:尖端人才、高级人才、中级人才、基础人才和实用型人才队伍,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分类管理和使用办法,对尖端人才实行柔性流动,只求为我所用,不必为我所有,对高级人才要靠事业留人、待遇留人、情感留人,提供展示自我、实现价值的平台,对于中级人才、基础人才和实用型人才,实行引进和培养相结合,充分发挥各层次人才的积极性,以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目的。
2、建立人才园区,发挥集聚效应。制定优惠政策,引导和激励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向工业企业集聚。创新形式,加大力度,推进与相关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建立首席专家制度,鼓励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科技人才到企业兼职进行技术开发或进行技术成果转化。针对高新技术人才和项目落地难的问题,建议由县开发区和科技局牵头,以县科技局与中国工业设计中心、华东理工大学设计与传媒学院正式合作筹建的县工业设计中心为基础,联合宝胜博士后工作站、腾飞院士工作站及省内外高校及人才,动员我县重点行业、企业和社会各界人士,以土地、人才、科研成果、资本入股的方式,以社会办园的形式,集中各路精英、各方面力量,利用各种形式,在县开发区创办高科技人才创业园和工业设计研发中心,把创业园建设成为人才集聚中心、科技信息交流中心、高新技术产品研发中心,以及我县现有产业上下游产品扩张集体攻关中心,为我县工业转型升级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3、注重人才培养,提升企业家队伍素质。企业发展需要尖端、高级人才,而尖端、高级人才需要更多的中级和基础性人才及员工作支撑。建议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认真落实县委、县政府出台的有关文件精神,建立健全企业用工申报制度,根据各行业人才需求实际,建立健全企业同职校等各培训机构的校企挂钩长效培训体系,有针对性地为县属企业培训适用性、基础性人才;积极加强同中西部人才输出省份的劳务协作,建立长期有效的劳务协作关系,为企业用工提供良好服务。组织开展职校生、应届毕业生、高校生进企业、看发展活动,积极鼓励支持他们在本地就业。县委组织部门、县委党校、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可联合有关高校制定中长期企业家培训计划,结合我县企业家不同文化层次和企业工作实际组建初、中、高级班,采取面授、函授、远程教育等不同形式,加强经营管理、资本运作、技术创新等方面知识学习,为企业家传授新知识、传播新信息、传输新理念,采取两年一期、分批培训的方式,考试合格毕业后可发给助工、工程师、副高、高工等职称,全面提升我县企业家素养。此外,县委组织部、工商联及企业家协会、女企业家协会等,要把民企二代的培养放在重要议事日程,通过组织培训、外出参观、定期交流、举办沙龙等途径,为我县民营企业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4、发挥宣传引导作用,营造良好社会氛围。要努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通过开展人才工作先进单位、先进个人和优秀科技人才、技术工人评选,授予贡献突出的特聘专家“荣誉市民”称号等活动,表彰奖励“学习型人才”、“学习型员工”典型,大力宣传企业人才爱厂如家、积极贡献、乐于奉献的先进事迹和勤勉敬业、开拓创新的精神面貌,不断激发各类人才的创业、创新、创优热情。要注重健全“拴心留人”的工作机制,让各级各类人才真正感到“才有所值”,解决好各类人才在家庭、住房、养老、保险等方面的实际问题,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宣传、文化、工会等部门要组织人员深入企业调查研究,对企业凝聚力强、员工反响好的企业用工方法进行总结,广泛利用各种媒体、专题活动等形式,向全县人民推介成长进步中的企业,引导全县人民热爱企业、支持企业,让广大青年愉快地在家乡安居乐业、创业发展。团县委、妇联等相关部门可组织企业青年员工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精神文化活动,活跃他们的业余文化生活;积极创造条件,通过建立人才俱乐部、举办联谊会等形式,为青年人才提供交流思想、倾诉情感的平台,使他们能够愉快的留在宝应创业发展。
只要我们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科学发展第一资源”的理念,全力构建创新创业人才高地,全县经济发展的参天大树一定会在各种人才的支撑下变得枝繁叶茂。
Copyright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宝应县委员会。 版权所有 苏ICP备02064261号 电话:0514-88282106 邮箱:byzxbgs@126.com 地址:宝应大道88号 邮编:225800 技术支持:宝应县政务信息网络管理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