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全县上下大力实施“工业化强县”战略,项目建设扎实推进,企业规模实力不断壮大,工业经济已进入快速发展和转型升级的关键期。作为工业经济的重要支撑,全县银行机构狠抓政策落实,强化金融服务,信贷投放持续快速增长。截止2010年11月份末信贷投放总量为117.1亿元,较年初增长47%,工业贷款投放总量61.3亿元,较年初增长42%。
对照全县赶超发展、争先进位的要求,全县金融保障工作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金融信贷结构不尽合理。近年来,我县信贷融资增量较大,增速较快,投放实体经济的比例还不够高,从结构上看投放工业经济信贷投入还不够快,2010年全县117亿信贷投放中,工业61.3亿元,占53 %,房地产36.7亿元,占32%,工业信贷投放中,规模企业43亿元,占工业信贷的70 %,“小微”企业18.3亿元,占30%,工业信贷当年新增18.8亿元,占全部新增量51%,工业经济的信贷增量增幅低于整个信贷增量增幅2个百分点,工业信贷增长速度低于信贷增长速度,分析原因是银行机构更热衷于公共设施、房地产开发等大项目的信贷投放。二是中小企业融资相对困难。据调查,我县工业企业目前资金缺口在25亿元以上,并且呈逐步扩大的趋势。由于银行机构投放的主要是流动资金贷款,企业项目建设融资较难,导致中小企业特别是销售1000万元以下的“小微”企业,融资难矛盾突出。“小微”企业数量较大,涉及行业较多,由于正处在初创时期,原始积累阶段,企业信用等级低、有效抵质押物不足,不少企业往往有好的项目、好的产品,但基本上项目融资难,直接影响企业的快速成长。三是融资成本较高尚未改变。一方面来自抵押、质押、评估、担保等中介机构收费标准不规范,不合理。反映最多的是评估以件收取费用,未能在件和量上均衡合理的收费。担保公司收取基金及反担保要求较高等等。另一方面来自银行机构。有的银行强制执行贷款公证、实行抵押资产保险等,增加了企业的融资成本。有的银行在抵押资产上要求高,手续繁,资产评估不能做到一次评估多次使用等问题。有的银行机构实行“风险定价”缺乏合理性。信用等级越低的企业利息越高,最高上浮80%,对“小微”企业更是“雪上加霜”,不少企业融资成本达12%以上。四是融资保障体制还需创新。随着金融市场和资本市场逐步健全和完善,融资方式也呈现多样化,融资工具也日益丰富和多样。而我县的融资还主要采用从银行间接融资的传统模式,融资方式单一,融资方式创新不够,新型金融工具应用不多。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血液,融资是工业经济技术创新、转型升级、加快发展的关键环节,应进一步繁荣金融市场,促进金融机构信贷有效投放,以实现我县工业经济转型发展、“赶超发展”。为此建议如下:
一、强化引导,着力加大信贷的有效投放
积极应对当前银根紧缩的新形势,引导县域银行“保规模、促增量”,向上争取规模,对外开展银行间的合作,确保银行信贷向实体经济投放,向工业企业投放,向创新创业群体投入,真正发挥信贷资金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全面落实人民银行等四部门《关于进一步做好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工作的若干意见》,让利于企业,减轻企业负担;提升服务水平,为小企业客户量身打造信贷产品,并在准入、担保、流程和授权等方面作出适当调整。充分发挥政府财政引导作用,完善《宝应县金融机构信贷投入考核奖励办法》,出台《县政府关于财政性存款与县内银行业机构信贷投放挂钩考核的实施意见》,大力扶持发展村镇银行、农户联户担保等融资形式,引导各银行业金融机构积极开展机制创新,合理调整信贷投向、优化信贷结构。通过优化信贷结构、创新金融产品、改善金融服务,最大程度满足企业的资金需求,确保工业信贷投放不低于信贷投放的平均增幅。
二、降低成本,着力规范信贷金融中介服务行为
建议明确相关部门牵头,在深入企业调查、广泛听取各方意见的基础上,尽快研究出台《规范融资中介机构服务行为的管理办法》,规范收费项目及标准。同时,向全社会公开举报热线电话,对于举报属实的问题进行严肃查处,促进金融生态环境和投融资环境的优化。加大金融服务中介机构的引进力度,通过开放中介市场,引入竞争机制,推动服务提升。要加大县内担保机构引导和扶持力度。尽管近年来我县信用担保企业至目前已发展到8家,至11月末担保余额达7亿元,但离工业企业需求还有很大差距,建议相关部门加快制定《宝应县信用担保机构管理办法及扶持政策》,重点在建立风险补偿机制,对管理规范、贡献度大的担保机构实施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返还等方面予以激励,同时对符合条件的,有关部门要主动服务,尽快帮助申报免征营业税手续.
三、注重扶持,着力强化政府的推动力度
一是搭建银企合作交流平台。“银企交流会”“银企资金对接会”“金融产品推介会”等活动形式在推动银企合作方面起到了良好的效果,但我们认为银企合作平台的构建更应重内容,重实效,重实际。建议县经信委、金融办、人行等部门每年要组织3-4次资金需求情况调查,通过“资金对接会”的形式,组织银企签约合作,并及时跟踪履约情况。建议在政府门户网或经贸网,设置“资金需求情况调查”窗口,适时了解我县企业的资金需求动态情况,及时与银行机构对接,及时将落实情况反馈企业。二是实施成长型企业助推计划。建议由经信委、发改委、财政局、金融办联合筛选100家有市场、有潜力、销售规模在1000万左右的成长型企业,实施“百家成长型企业金融助推计划”,依据企业科技创新、技术改造、新品开发的总体发展规划的资金需求,由银行机构统一授信,政府给予风险补偿,全力满足企业成长的资金需求,争取在3-5年内打造成亿元小巨人企业。三是设立创业引导基金。为切实帮助我县“小微”企业解决融资难的问题,建议县政府设立2000万元规模的引导基金,为处于创业期的“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担保,给予银行机构投放“小微”企业的风险补偿。四是大力推进互助增信。针对中小企业可抵质押物不足的问题,积极开展企业互助、企业联合互保等企业信用共同体建设,实施企业抱团增信,全面提高我县企业的信用等级。同时进一步加大互助引导基金的投入,增大中小企业互助协会资金规模,充分发挥中小企业互助协会的作用,为我县中小企业开展应急资金的服务。
四、创新理念,着力拓宽企业的融资渠道
要积极鼓励企业,打破单一的从银行机构间接融资的传统,开展多方位的融资。一是加快推进重点企业上市融资。我们认为上市融资有利于提升企业的发展层次,实现企业跨越式发展,也是反映县域经济工业化发展水平。为此建议加快推进我县的上市工作,寻求我县民营企业上市工作的突破。二是加快实施企业股权融资。对我县成长型较好的企业要积极引进风险投资进行战略性合作,从而达到引进资金、技术和管理,不断提升企业发展层次,壮大企业规模。对成长性好、历史沿革清楚、有一定规模的企业,推进在天交所开展股权融资,天交所融资的优势在于准备期3-5个月即可实现挂牌,融资规模达500-8000万元,并可多次融资,更有利于企业融入的资金进行新品开发、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三是探索开展票据债券融资。据了解今年我市广陵、江都成功发行了中小企业债权基金和中小企业集合票据,分别融资5亿资金,有力缓解了当地企业的融资问题,是很好的融资方式,建议政府及相关部门加强学习和引进,积极探索推广。此外,要积极引导我县对购买大型设备的企业尝试金融租赁的形式。
五、苦练内功,着力提升企业的综合素质。
企业的综合素质,直接影响到企业的融资能力,因此要着力提升我县企业的综合素质。一是中小企业的信用多靠企业法人的诚信来维系。建议进一步提高中小企业领导者、管理者素质,推动中小企业管理现代化。二是中小企业必须树立自身良好形象,规范自身的金融行为,及时将企业的生产、经营、财务状况信息反馈给银行,实现信息的畅通。三是政府应加强制度约束和综合管理,促使中小企业守法经营、规范经营和诚信经营。经济主管部门应加强对企业的财务辅导体系建设,帮助中小企业加强财务管理,规范财务报表,强化财务分析等。四是企业高级管理人员也应主动加强学习研究,不断提高融资能力。五是企业要加大科技投入,提升产品档次,不断增强企业的自我积累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同时企业自身要积极推荐自我,加强与金融部门沟通,努力拓宽融资渠道。
“赶超发展,金融先行”,只有全县上下关注金融、发展金融,构建好金融保障体系;金融部门创新机制,创新产品,不断提高金融服务水平;企业用活金融政策、用好融资工具,不断拓宽融资渠道,我县工业经济必将获得强力的资金支持,实现跨越式发展。
Copyright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宝应县委员会。 版权所有 苏ICP备02064261号 电话:0514-88282106 邮箱:byzxbgs@126.com 地址:宝应大道88号 邮编:225800 技术支持:宝应县政务信息网络管理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