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应县政协欢迎您!                 宝应县委宝应县人大宝应县政府宝应县政协  
  • 1
  • 2
您当前位置:首页/ 大会发言/

站内搜索:

宝应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几点思考

 

作者:环球旅行社  谢中桃              发布时间:2009-09-23

旅游业被视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绿色产业”,将成为世界经济新的增长点和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我县正处于起步、探索、发展的初级阶段,面临着诸多的问题和困惑。本文试对宝应旅游业可持续发展专题,作如下几点思考。
  一、把握旅游业的内涵与外延
  旅游本质上是一种文化活动。旅游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物质文明提高以后比较复杂的高层次需求。人们之所以愿意花费财力、物力和体力、心力去尝试“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时难”的旅游活动,就在于了解和体验异地他乡的自然人文景观、社会经济生活、文化历史、民俗风情、民族传统以及文化艺术等等。旅游最本质的特征是旅游者变换原有的文化环境、生活节律,寻求差异,以吸取其他地域的文化营养。我们必须把握:旅游活动内容的独特性、差异性和多样性,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命脉。
  旅游产业由旅游主体即游客、旅游客体即旅游资源和旅游介体即旅游服务三要素构成。旅游文化就是三者相互作用所产生的物质和精神的成果。旅游文化是由客源文化、东道文化和服务文化综合而成的,始终作用于旅游活动的整过程。我们必须把握:旅游主体、旅游客体、旅游介体,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要素。
  旅游业不仅自身具有文化属性,更重要的是它具有较高的关联度和较强的综合性,充分利用当地的旅游文化资源为其发展服务。旅游业以食、住、行、游、购、娱为依托,推介给游客的景观、饮食、旅居、交通、商品、娱乐项目等,本身就是旅游文化资源的一部分。我们必须把握:科学挖掘、培育、开发文化资源,使之为旅游服务,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条件。
  二、我县旅游业发展现状分析
  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县委、县政府加大了旅游业的发展力度,取得了显著成果。1、我县旅游业初具规模。逐步开发了正润湿地森林公园、荷园生态农业观光区、周恩来少年读书处、县博物馆、宁国寺等品牌旅游景区、景点;推出了“生态农业观光”、“白鹿岛生态旅游”、“柳堡二妹子民兵班红色之旅”等一批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旅游项目;2、旅游业发展环境显著改善。交通格局快速提升,京沪高速、淮江干线、盐金国防公路与京杭大运河、宝射河构成了宝应向外幅射的快捷交通网络;城区延伸的安宜北路、白田南北路、南园路和提升的运河路畅通了县城循环;景观环境大为改观,县城规模迅速变大,亮化、美化、绿化、净化工程全面实施,一座现代、文明的生态园林城市正悄然兴起;服务功能齐全完备,全县建成通讯覆盖网;海奥、天元、皇冠等三星级宾馆酒楼,名店王朝、九九广场、时代广场等大型商贸网点,巴那那、罗马假日、百老汇等娱乐休闲中心,营造了现代都市旅游服务娱乐环境。3、社会办旅游的热情日趋高涨。县政协多年倾注心血,对发展我县旅游业作出了积极而有效的努力;城建、文化、环保、水利、农林、旅游等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使古城保护、重点文化修复、城市水系整治等旅游资源开发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安宜、曹甸、射阳等集镇在旅游景点开发、旅游资源挖掘、旅游环境营造等方面,做出了喜人业绩。
  我县旅游业发展虽然有了良好的开端,但与邻县市相比,尚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对发展旅游业战略意义的认识缺乏高度,全县发展旅游业规划缺乏气度,重点项目建设缺乏力度,综合旅游资源开发缺乏深度;二是现行的旅游管理体制制约旅游过程的发展,对全县旅游业发展缺少宏观的调控指导,资源管理条块分割零散现象比较严重;三是旅游产业运作的市场化程度较低,客源市场狭窄,缺乏高层次旅游经营管理人才,旅游业社会、经济、环境效益不显著;四是众多潜在资源亟待开发,全县旅游缺乏形象鲜明、独特的整体设计,旅游产业的软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等等。
  三、我县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确立发展旅游业的战略地位。
  一是充分认识发展旅游业的紧迫性。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京杭大运河世界申遗、上海世博会即将开幕等重大世界性举措,为我国各地旅游文化资源的开发,创造了难得可贵的发展机遇。我们应抢抓时机、发挥优势,尽快将旅游文化资源,转变为旅游产业的现实生产力。
  二是科学确立全县旅游业发展思路。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树立大生态观、大旅游观和大市场观,遵循市场经济运行规律,充分把握国际、国内旅游市场发展趋势,把宝应旅游业发展融入长三角区域旅游大格局和扬州古运河文化旅游带之中,大手笔编制全县旅游业发展规划。
三是确立发展旅游业的战略地位。旅游是现代城市的一项基本职能,既是一项经济产业,同时也具有很强的社会文化功能,在科技普及、环境保护、社会功德教育、文化交流、对外开放、健身运动以及整体形象展示等方面具有积极意义。因此,要确立旅游发展与城市建设“一体化”的开发思路,高度重视旅游业发展在产业结构调整中的战略地位,促使宝应的旅游业跨上一个新的台阶。
  (二)整合资源,打造特色。培育我县旅游知名品牌。
根据我县旅游资源优势,应在“古”(历史文化)水(水文化)“绿”(生态文化)“民”(民间文化)特色上,充分挖掘人文内涵,培育独具地域特色的旅游品牌。
  1、做强“古”文章。当前,我县古城保护规划已编制完成,应尽快付诸实施,在重点修复古城保护区建筑文化景点的同时,应重点挖掘古射阳城、九里一千墩等汉文化资源,水泗潘舍新石器、夏集双琚商周古文化资源,曹甸晋建定善寺、射阳唐建龙竿寺等佛教文化资源,形成以县城为中心的点、线、面相结合的历史文化旅游网络。
  2、做活“水”文章。恢复古城保护区“城在水中建,水在城中流,城河长相依”的水城景观风貌;建议规划建造由李白“白田马上闻莺”纪念亭、乾隆驻跸一宿庵、古涵洞跃龙关、康乾御码头、宝应宋塔、“江淮巨观”泰山殿等组成的古运河文化化观光带;开发“黄荡温泉度假养生中心”;开发“五湖四荡”水上观光带等,形成“水乡泽国”旅游品牌。
  3、做大“绿”文章。在城区现有绿化的基础上,增添绿化的人文含量。营建由“桃李、竹榴、梅枫、松梅”园构成的四季林木风景区,让游人观赏到“花期互相衔接、相互衬托,林木色彩竞相变化”常年缤纷的林园景观;营造巾帼林、创业林、园丁林、寿星林、同心林等人文林区,让不同审美经验的人产生不同的审美意境,从而增加城市环境的人文含量,提升城市文化品位。
  4、做美“民”文章。我县富有多彩的民间文艺、民间工艺、民俗风情资源。建议进一步加强城市文化广场建设,引进民间文化活动,把城市中的静态文化和动态文化结合起来,构成城市的亮点;进一步挖掘农村民间文艺,夏集、柳堡的锣鼓车、黄塍的跑马阵,鲁垛的乱针绣、射阳的戏曲之乡等等一镇一品的特色文化,都是开发乡村“农家乐”文化旅游的独特资源。
  (三)联合开发,整体促销,形成区域旅游业联动优势。
旅游产业是一项网络工程,仅靠一园一地吸引力度有限。要切实把宝应作为一个整体旅游产品推向大市场,就必须加强县镇一体、区域联合、部门配合、联动发展。城区和各集镇在旅游资源市场、旅游客源市场以及旅游商品市场等方面都各有优势,完全可以形成互补之势。同时,更要把视野扩大至周边地区,扩大客源市场。如与淮安周恩来纪念馆、淄博蒲松龄纪念馆等对接。还可以通过荷藕产品出口、台湾联谊会等途经开拓日本、台湾客源市场。
  (四)政府主导、宏观调控,优化旅游产业的政策管理。
由政府主导,成立集旅游、文化、城建、宗教、商贸、规划等部门组成的旅游管理委员会,负责全县旅游业发展统一规划、统一布局、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统一监督。从旅游资源普查到培育开发,从景点建设到周边环境协调,从宣传促销到经营管理,都必须在政府主导下,由一个新型管理体制统一运作。政府主导,通过制定政策、营造环境,提供条件、扶持企业等方法,促进旅游业发展。
  (五)以人为本,注重培养,加强旅游人才队伍建设。
目前,就全县而言,缺乏专业培训和有实践经验的旅游业经营管理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专业人才。我县要加强旅游人才队伍正常的培养、培训、管理工作,尽快建立人才资源需求和供给信息系统,制定引进人才的优惠政策,改革用人和管人制度,为发展旅游业“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发展人才”。发展宝应旅游业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我们坚信,在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经过社会各界和全县人民的共同努力,宝应的旅游业定然独具特色,持续发展。

 






Copyright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宝应县委员会。 版权所有 苏ICP备02064261号

电话:0514-88282106 邮箱:byzxbgs@126.com

地址:宝应大道88号 邮编:225800 技术支持:宝应县政务信息网络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