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应县政协欢迎您!                 宝应县委宝应县人大宝应县政府宝应县政协  
  • 1
  • 2
您当前位置:首页/ 调研报告/

站内搜索:

培育整合资源 促进良性循环为农村居民提供优质便利的医疗服务

 

——关于全县乡镇卫生院建设的调研报告

作者:县政协调研组              发布时间:2007-10-01

编者按:农村居民的医疗卫生,是关系民生的热点问题。今年县政协安排了专题调研。从4月底到5月初,县政协组织部分常委、委员,分四个组,召开了十多场由卫生局、镇、村(居委会)负责人、卫生院院长、所在镇政协委员和居民代表参加的座谈会。调研组所到之处,受到被调查对象的热忱欢迎,社会各界对此话题反响强烈。对调查的内容,县政协又进一步分析研究,形成了综合调研报告和5个专题报告,并在5月29日召开的政协常委会上进行专题协商。现摘登综合报告和5位常委的发言,以引起大家进一步关注。
  一、我县乡镇医院现状及存在问题
  目前,我县共有乡镇医院26家,其中,12家非政府所在地的卫生院,通过改制,成为民营医院。14个镇卫生院,在保持公立性质的基础上,采取合作经营、租赁经营、租售结合、风险抵押经营等方式,将资产所有权与经营权适度分离,同时,实行干部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等一系列配套改革,推动干部职工转变观念,增强责任意识,积极参与竞争。自1993年以来,26家乡镇医院购置了263台医疗设备,绝大部分是自筹资金,曹甸、山阳等镇采取多条腿走路的办法,兴建卫生院门诊楼和病房楼,改善环境设施,沿河、下舍、柳堡等一批卫生院和民营医院,注重专科特色建设,努力提高经济效益。
  但也必须清醒地看到,乡镇医院这些年的发展较为缓慢,人才、设施等方面还出现了萎缩。随着药品等领域改革的深入,农村群众医疗需求的提高和周边地区医疗事业相对较快发展,一些深层次矛盾开始凸现,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 面:
  1、人才匮乏,医患信任度下降。目前乡镇医院共有卫技人员854人,其中执业医师388人,高级职称9人,占1.05%,中级职称145人,占17%,部分民营医院已没有中级以上的医师,这种队伍状况,很难满足农村60多万人的就医需求,不可能为农民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有的医院人手短缺,连正常排班都有困难,一人请假,科室就要关门。医疗人才的不足,直接导致患者对医院的信任度下降。
  2、设施落后,诊治手段不全。虽然各医疗机构想方设法添置了一些设备,但大都是万元左右的小型设备,稍微贵一点的便无力添置,有的医院X光机还是上世纪90年代初购的,早就过了“服役期”,每年检查都不过关;大部分单位的设备头齐脚不齐,一些必备的检查、治疗设备还不到位。基础设施落后,许多单位业务用房还是上世纪80年代的平房,环境很差,病房、病床不足,内部设施简陋。
  3、效益低下,生存出现危机。2004-2006三年间,只有范水卫生院、小官庄卫生院和朱氏正骨医院等少数几家保持着盈利,且盈利量不大,大部分医院在盈亏线上浮动,黄塍等少数民营医院出现连续三年亏损。随着形势的发展,我县乡镇医院的效益存在着继续下降的趋势。效益低下,使乡镇医院的经费难以为继,人员工资不能足额发放,人心不稳,经营运转困难,建设与发展更是举步维艰,面临着严峻的生存危机。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
  我县乡镇医院存在上述问题的原因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1、认识不足,对农村医疗卫生事业不够重视。近几年来,我县各级政府对加强乡镇医院建设的重要性与紧迫性认识不足,认为它们有盈利能力,能养活自己,因而将之视同企业,实行纯市场化运作,投入、补助逐年下降,对民营医院更是抱着甩包袱的思想,放任不管,最终导致政府主导功能的缺位或失位。
  2、体制不顾,发展难成合力。2001年开始,我县对乡镇卫生院实行属地管理。实践证明,属地管理体制存在不少弊端:一是容易造成管理混乱。卫生部门管人难管事,乡镇管事管不到人(卫生院负责人),因而卫生部门对卫生院的经营管理难以实行及时、准确的监督,同时,少数乡镇安排非医技人员进卫生院,增加了卫生院负担。二是难以加大投入力度。因为属地管理,卫生院实际处于娘家等不到,婆家靠不住的地位。
  3、制度缺失,医疗人才青黄不接。一是缺乏人才引进机制。由于乡镇医疗机构条件简陋,待遇偏低,加之没有适当的优惠政策,医学类大中专毕业生不愿意到农村工作,从2003年到2006年4年间,全县乡镇医院新进毕业生20人,全部是大专以下学历,人才引进缺乏过硬的措施和制度。二是缺乏人才留驻机制。在农村医院工作,没有住房公积金,绝大多数在职人员工资在档案工资的75%至85%之间,少则几百元,多的也只有千余元,虽然实行绩效挂钩,但由于业务量上不去,待遇上升也有限,因而人心不稳,有一技之长的想方设法往县城调,往县外跑。2003年至今,全县乡镇医院共外流254人,大多为业务骨干。三是缺乏长效培养机制。一方面,大部分医技人员是一人一岗,没有时间送出去培训,另一方面缺乏正常的培训经费和培训制度,因而基本没有培训机会,知识得不到更新、技能水平得不到提高,很难成为业务骨干,这也使很多人感到前途渺茫,想跳槽外出。
  4、投入不足,无力对设备、设施更新改造。
  近几年,我县重视农村教育、交通等事业的发展,加大了财政投入力度,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在卫生院建设上几乎没有投入,甚至乡镇卫生院承担的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也无法解决。
  5、运营困难,经济效益逐年下降。第一,病员流失现象严重。周边地区一些医院,近几年加强建设,在医术、收费、服务态度等方面形成较强的竟争力,导致农村病员外出就诊率上升。据县合管办资料,从2006年1月至2007年5月,农民住院医药费共9084万元,其中,县外医院4461万元,占49%,县城医院3016万元,占33%,乡镇医院1607万元,只占18%,加上门诊,也只能达到20%。第二,以药养医的空间缩小。一方面,药品顺价销售,压缩了利润空间。另一方面,随着药品市场的放开,出现了在医院看病,到药店买药的现象,以前占医院业务收入60%的药品收入,正在被快速挤占。第三,医院管理不善。部分卫生院内部管理混乱,成本核算制度执行不严格,非业务性支出比例居高不下。
  三、关于发展镇卫生院,扶持民营医 院建设的几点建议
  乡镇医院在农村三级医疗体系中,处于枢纽地位,是农村居民最方便、最及时的医疗救助机构,也是医疗资源配置中的重要一环,现阶段又肩负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重任,对于减轻农民负担和农村合作医疗基金支付压力,都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我们建议:充分发挥政府在农村医疗卫生事业中的主导作用,思想上重视、体制上理顺、政策上扶持、管理上强化,增加卫生院的发展活力和服务能力,同时,通过适当的扶持 措施,带动民营医院发展,推动卫生院和民营医院走上良性循环发展的轨道。
  1、统一思想,强化办好乡镇卫生院的意识。办好乡镇卫生院,让农民得到优质便利的医疗服务,是政府为民办实事、办好事的重要举措,是解决农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和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的有效途径;办好乡镇卫生院,关系到农村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的大局,关系到小康社会、和谐社会目标的实现,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现实要求;办好乡镇卫生院,关系到农村千家万户的疾病诊治和健康水平的提高,因而更是农村群众的迫切愿望。因此,要站在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重视农村医疗卫生事业,重视乡镇医院建设。我们建议:一、要制定好农村卫生院建设规划,并将之纳入苦干三五年,全面达小康的总体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二、要召开一次全县卫生院建设工作会议,统一思想,分析形势,制定政策,落实任务,明确责任;三、要建立一系列的考核制度,把加强卫生院建设纳入年度目标考核,作为考核干部政绩的重要依据,从而强化全县上下办好乡镇卫生院的意识。
  2、理顺体制,强化政府管理职能和调控功能。 根据国务院《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与发展规划》和江苏省《农民健康工程实施方案》的要求,乡镇卫生院要上划县管。据了解,扬州市各县(市、区)都已上划结束,因此,建议我县尽快将镇卫生院的人员、业务、经费上划县卫生行政部门管理,以加强监管,理顺投入渠道,并为争取上级政策扶持和可能实行的收支分离改革做好基础工作。  对民营医院,政府要发挥调控功能,采取“以奖代投”、“以补代投”的措施,引导民营医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更新仪器设备,引进和使用医技人才;通过政府“买”服务,加强引导、监督,发挥其在公共服务中的积极功能。
  3、加大投入,强化卫生院硬件建设。一要积极争取上级政策扶持。近年来,国家和省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逐步加大对卫生院基础建设和社区农村卫生建设的投入。根据外地的做法与经验,我县要组织专门人员,制定项目计划,争取得到国家和省相关部门的认可,以取得上级资金支持。二要加大县级财政的投入力度。按照建立公共财政体制的要求和农村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需要,加大公共财政的投入,适当增加专项资金,建议县级财政每年安排配套资金和专项资金500-700万元。三要加大镇级财政的支持力度。建议全县14个镇在现有基础上,每年再支持300-500万元。这样,通过上级扶持,县级投入,镇级支持,确保每年有1500万元以上的投入,用三年左右的时间,把镇卫生院的设备、设施等硬件建设投入到位。
  4、涵养人才,强化乡镇医院队伍建设。一要制定人才优惠政策。建议参照工业、建筑业科技人才的优惠政策,制定乡镇医院医技人才的优惠政策,由县财政以奖代补。宿迁市对乡镇医院新引进的医学专业专科学历人才奖励2000元/人/年,本科及以上学历人才奖励3000元/人/年,对坚持在农村医院工作的医疗技术人才,中级职称的奖励3000元/人/年,高级职称的奖励5000元/人/年,这一政策我县可参照执行。二要建立人才培养机制。根据省有关文件的规定,制定人才培养规划;充分利用上级对农村医疗机构的人才培训的优惠政策,切实解决配套培训经费,建立长效机制,加大对乡镇医院管理人员和专业人才的培训力度;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可以“请进来”办班、“送出去”进修学习、“坐下来”集中教育等,拓宽培训渠道。三要办好人才管理机构。真正发挥卫生局人才管理中心的作用,对乡镇医疗技术人员实行全员人事代理,帮助他们与用人单位签订服务合同,明确服务期限和报酬待遇,维护医疗人才的合法权益;兑现县有关对医疗人才的优惠政策;跟踪考察医疗人才的医德、医术,并根据各自特点,进行定向培训。
  5、深化改革,探索乡镇卫生院经营管理新模式。在目前的农村三级医疗体系中,县医院处于龙头地位,为此可以试行成立以县医院为核心的医疗集团,实行城区医院与农村卫生院人、财、物的统一调度与管理。实行这项改革有三个好处:一是有利于资源整合。建立医疗集团,可将县医院和乡镇卫生院的医疗资源进行整合,对医院布局、重点科室设置、设备配置实行统一规划、调度管理,实现功能互补、资源共享,对农村患者实行双向转诊,既减轻县医院的压力,也增加了卫生院的业务。二是有利于人才培养。建立医疗集团,对县医院和乡镇卫生院医技人员实行统一配置和调度,实现县医院医生也是乡镇卫生院医生、卫生院医生也是县医院医生的角色转换,既有利于现有乡镇医生到县医院工作,提高业务能力,也有利于县医院中、高级医生直接为农村居民服务,提高农村卫生院的医疗水平,让农村患者得到更直接、更方便的高质量诊治。三是有利于部门监管。成立医疗集团后,县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可以放手让县医院对卫生院进行管理,从而实现适度的管办分离,卫生主管部门可以集中精力,对医院、卫生院的医疗行为实施有效监督,为规范医疗市场和医疗行为创造条件。

 






Copyright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宝应县委员会。 版权所有 苏ICP备02064261号

电话:0514-88282106 邮箱:byzxbgs@126.com

地址:宝应大道88号 邮编:225800 技术支持:宝应县政务信息网络管理中心